周丽蓉名师工作室开班仪式有感
(2020-05-30 22:31:41)
我不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也并不擅长写作,但还是想把昨天的感想记录下来。
设想了千百次开班仪式会是什么样的,以为不外乎领导致辞,工作室主持人周老师提提要求、期望,大家自我介绍、互相认识一下。未曾想过它会这样直击我的内心。
第一次看见唱《相逢是首歌》几度流泪不能自已的人。记得上一次与别人合唱这首歌,还是上高中的时候。班主任饱含深情地领唱,可惜年少不识曲中味。今天看到张维师姐唱得泪流满面时,两幅画面重合。我突然感应到了相同的眷恋、不舍。在我还未真正拜入师门去感受周老师的学术魅力时,师兄师姐们就让我见识到了周老师的人格魅力。尽管看到周老师的第一眼,就被她骨子里散发出的优雅淡然折服,但此时此刻,更打动我的是她作为前辈,毫不掩饰对徒弟们的懂得、欣赏与宠爱。或许正因为彼此的懂得,才会让一群语文人的至情至性,无需掩饰。我无比羡慕师兄师姐们,多希望有那么一天,腼腆自卑的我也能毫无顾忌地在师父面前肆意绽放,我能懂得师父,师父也能懂得我。
当然,从称“周老师”到称“师父”,我可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第一次觉得自己与优秀之间的差距是如此巨大。从安宁到省城不过36公里。我却感受到教育理念格局眼界相隔的千山万水。在此之前,我刚评上高职,以为剩下的二十年,可以无欲无求的度过。还美其名曰自己是淡泊名利不争不抢佛系老师。我感受到了庄子笔下河伯的心情。我为自己的不思进取感到羞愧。也为自己的不知天高地厚感到汗颜。有一天,有学生在我的课上睡得无法自拔,我才惊觉,自己的贫瘠倦怠已然让语文课堂变得乏味沉闷,我在丰富课堂方面花了很多功夫:课前三分钟演讲、课堂阅读课、《朗读者》素材积累、《经典咏流传》背诗词、《主持人大赛》写作教学……可是在上文言文一类课时,我还是要拿起戒尺让学生保持清醒。离退休还有二十年,我的语文教育之路会走向何方?于是,很长一段时间,我陷入了迷茫、困惑又无解的死胡同中。不甘心做一个教书匠,但又不知道如何去掉匠气;知道自己底蕴浅薄,又没有坚持阅读的决心;想要改变现状,又在日复一日的繁琐中,继续不思进取……。
还好,心中火种未灭。
在周老师问及为什么要报工作室时,我大脑一片空白,可能也正因为大脑的空白,人才能听到来自内心的声音。我说,我想学习,向优秀的人学习。或许因为师父曾经说过的“爱学习的人,我一定会记得”,我有了这个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也让我的生命、我的语文教育之路有了走向深邃的可能。能与优秀的人同行,我真的无比感激。
来工作室之前也有过挣扎,怕能力不足、精力不够跟不上优秀团队的步伐,又没有时间陪伴两个孩子。因为怕第二天早上起来今天的心得就变得支离破碎,我选择边哄娃睡觉边写心得。二宝问我在做什么,我随口回答:在学习。就在回答的那一瞬间,我对陪伴有了新的领悟。化用海德格尔的时间哲学论:陪伴不是量的,而是质的。再多的量的陪伴,也比不上她们有一个不甘生活的苟且,为了诗和远方努力学习的妈妈给予她们的人生方向指引来得有意义。
(2020年5月28日凌晨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