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途径
(2019-03-19 15:06:13)分类: 感悟与感想 |
在本周的工作室活动中,我们工作室成员齐聚西南联大研究院附属学校,开展昆明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语文活动促进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研究》开题报告的论证活动。活动中,我们有幸聆听了昆明西南联大研究院附属学校校长、书记周杰老师,师父周丽蓉老师,师姐黄爱老师对于开题报告提出的指导性意见,并让我再一次思考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途径。
一、教师为什么要做课题研究?
1、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这个时代发展很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很快。在信息化的社会里,要立足就必须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要有勇于实践、创新的能力;要适应素质教育对我们老师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实践表明: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能积极参与教科研的实践,自觉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教改,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大有裨益。师父周丽蓉老师常说,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
2、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做课题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及遇到的困惑。这些问题包括自己教学实践的问题,有学生行为习惯、道德表现的问题,有学校教育的问题,还有学校管理模式的问题。但要注意,一线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实践做研究,不要做大而空的课题,徒劳无益。
3、有助于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课题研究的严密性,也促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
4、有助于形成科研教学意识。我们都知道,做课题时少不了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当你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后,就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科研实践活动不但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重要的是使我们养成一种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习惯;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反思。
综上所述,教育科研是当代教师工作的基本方式之一,是当代教师进行学习的方式之一。课题驱动、行动研究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基本方法,教师职业化要求我们必须研究教育,必须由“教书匠”向“科研型”教师转变。
二、课题研究的一般途径。
(一)课题研究的过程与阶段划分
课题研究一般是按照以下流程来实施的:
选题——学习与查阅资料——课题申报与课题评审立项——开题论证——开展研究——中期评估检查——完成研究报告,申请结题——评奖推广。
(二)关于选题
1、选题的基本原则:
一是前瞻性原则,对象要新,视角要新;二是科学性原则;三是可行性原则,选题要与客观实践相符,可实现;四是价值性原则,要能够运用于教学实践,有指导教学实践的意义;五是明确性原则,选题能够准确反应各研究要素的内涵和外延。
2、选题注意事项:
一是从实际出发,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二是不要贪大求全;三是注重平时积累,从小处着手,要有问题意识,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在平时教学中发现问题,总结教学经验;四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3、选课题从哪些方面入手:
(1)从教学实际所急需解决的问题中提出课题
在你的工作中哪些问题是急需解决的?是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问题,是学校课堂教学质量不尽人意,还是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像这样一些问题中往往就有你要找的课题。
(2)从平常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课题
对于一般的人来说,天天完成的教学工作和所看到的现象好像没有任何特别的感觉,对这些工作和现象似乎都已成为了一种习惯,甚至也不愿意多考虑它一下,因为它太平常、太普通了。然而,一个具有敏锐思维的人往往可以看出其中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大多正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有价值的课题。
(3)从其他领域的先进经验和方法中移植和借鉴而提出课题
人们常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先进经验、方法应用在不同学科和不同领域将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和作用呢?这恐怕也是一个很具有吸引力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