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叙事诗教学内容及方式的确定

(2017-05-23 19:35:13)
分类: 教学反思、心得及论文

叙事诗教学内容及方式的确定

—————以《卖炭翁》教学为例

                                                   

王荣生先生指出,在目前的情况下,对语文教学来说,教学内容更为重要、更为关键。是的,“教什么”决定了应该“怎么教”,并影响着“教得怎么样”。针对一篇课文确定适宜的教学内容,这是进行有效教学的核心环节。而教学内容的确定,与文体密不可分。

就文体而言,与小说、散文、戏剧文学相比,诗歌承担的情感、情绪最直接,它往往是借助直觉感受世界,运用形象思维描绘感受,通过意象传达对生命的感知和理解。艾略特认为,“诗歌是生命意识的最高点,具有最伟大的生命力和对生命的最敏锐的感觉”。而叙事诗是以叙述者的口吻来刻画人物、叙述事件的诗体,也就是说,叙事诗歌兼而有“叙事”与“诗歌”两种特性,我们在教学中要二者兼顾。

一、     教“叙事”

作为叙事诗歌教学,大家都不会忘了诗中的事与人,“梳理情节,

分析人物形象”就成了大家的保留节目。《卖炭翁》借一位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及卖炭的遭遇,写出了劳动人民的不幸。因此,在《卖炭翁》教学中,“由事知人”这一教学内容的确立应是恰当得宜的。但本课中,事的梳理是简单的,反倒是如何让人物在学生心中“立”起来,需要我们在其他地方下功夫。

二、     教出诗歌特性。

作为叙事诗,落脚点还是在诗上,我们不能忽略了诗的本质,即情感体验、形象思维、节奏韵律、精致语言。其中,对于语文课来说,情感体验价值和语言积累价值最大,这也是诗歌阅读教学、叙事诗教学最需要着力的两个方面,那就要多读且进入相关情境。

1.诵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歌有其特殊的音韵气息,诵读能读出其特有的音乐美,也是进入诗歌意境的很好的办法,是理解古诗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途径。反复诵读还能引发丰富的联想想象,从而与诗中景、诗中物、诗中情、诗中人沟通。

《卖炭翁》的阅读课堂应是书声朗朗的,应有个人读、齐读,读全诗,读细节,读局部。尤其是在课堂时间有限的情况下,重视对局部的读,如触动学生的诗句等。引导学生思考哪些地方需重读,就能把课堂引向深入。

2.想象、描述

古典诗词在表达情感方面比较含蓄,大多都是借助景或物来抒发情感的,而充满情感的形象是直达心灵的路。仔细体味通过充满意味的形象,通过联想想象就能很好地进入诗词的意境,我们在瞬间就可以补充情感经验的不足,体验到某种人生情绪的极致。在有省略、概括性的描写处,我们不妨多进行想象,并适当地描述一下。

《卖炭翁》中起句洗练,“伐薪、烧炭”,概括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可让学生联系紧跟其后的“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进行想象和描述。当卖炭翁“晓驾炭车辗冰辙”的时候,占据着他的全部心灵的,不是埋怨冰雪的道路多么难走,而是盘算着那“一车炭”能卖多少钱,换来多少衣和食。这些留下想象空间之处,就需要我们进入情境,用想象、补写来体验人物心境。

三、     教出“这一篇”。

1.     品词析句

诗词是高度凝炼的语言艺术,一字一句极富表现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足见古人特别注重炼字炼句。欣赏时我们就是要仔细体悟使得诗人“双泪流”的“二句”究竟蕴含了怎样的情感。

如“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纱一丈绫”,对比出“宫市”掠夺的残酷。其中,数词的鲜明对比,可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抓住了关键字,析中赏,赏中悟,能更准确地把握诗中艺术形象,体悟出诗人的情感。

2.教“这一篇”的独有手法

本诗题为“卖炭翁”,但后面部分对老翁不着一字,反而写宫使,这种“明写宫使,实写老翁”的写法要让学生领悟。

本诗中反衬相当多,如老翁“衣正单”,再以夜来的“一尺雪”和路上的“冰辙”作陪衬,使人更感到老翁的“可怜”;“牛困人饥”和“翩翩两骑”,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这些地方就要多读多品。

总之,叙事诗教学要教叙事,但更要教出诗歌特点,教出属于“这一篇”文本的特点。而叙事诗本质是诗,诗歌是文学的精灵,诗中人是敏感的,诗中情是丰富的,诗歌教学就是让学生进入情境当中去,去体悟“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背后的情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