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议题再思考
(2017-04-23 22:41:21)分类: 感悟与感想 |
群文阅读议题再思考
这个周三,我的研究生导师张承明教授来到工作室为我们作群文阅读教学的相关讲座。她一如既往地严谨,在作讲座之初,就询问我们在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可谓遵循学情,有的放矢。在张导的讲座,一些迷雾得以被拨散。
一、议题与主题的区别
张老师首先给我们厘清了“议题”与“主题”。主题是确定的,包括那些众所周知的问题,这种封闭的问题是不能成为群文阅读的议题的。
议题应该是有分歧,有争论价值的。如罗婕师妹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鉴赏习作与名家评论的异同,这个问题就是开放的,会促使学生去比较,去自我发现。
二、议题的确定原则
(一)有空间。如上所说,议题应有议论的空间,而不是确定性的答案。如春晓师妹的“苏东坡的‘进’与‘退’——读林语堂《苏东坡传》”一课,“苏东坡的‘进’与‘退’”这个选点很有意思,很值得探讨。如果老师增加相应选文,并让学生自己梳理“进”“退”的表现及原因,最后的答案也许不是确定的,但一定会有思想的碰撞,会更加激发学生主动学的热情。
(二)以生为本,重视学情。我们的教学落脚点在学生的“学”,所以教学起点也应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实际,听听他们的困惑。以其疑或其趣为教学重难点,对症下药,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议题。如我《项脊轩志》一课的群文阅读,如果在课前多作些学生学情了解,可能会增加《浮生六记》的选读,学生也就更有话说。
(三)以群文阅读目的为根本。群文阅读的开展是为了弥补单篇教学的不足,为了扩大阅读面,教会学生阅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即强化一些认识,学一些方法。只要能达到以上目的,那我们的群文阅读就是有效的,就是真正的语文课。如雯娟的《谈中国诗》、《谈诗》就是教学生在读这样的文艺随笔时,如何有一些科学的阅读范式。这种有针对性的教方法策略,就是有效的议题。
三、议题确定的具体策略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如果我们能够善于借用巨人的肩膀,也许会事半功倍。
(一)向老一辈学智慧。诚如张老所说,“群文阅读”是个新名词,但这种教学方法并不新鲜,在于漪老师等老一辈教学名师中,同一题材、不同文体的组文同时学习的方式并不鲜见。我们还要多研读名师们的教学实录,学习他们对教学目标的设定,学习他们在目标与教学实际达成间是如何搭桥的。
(二)向教材、国外教材学策略。现用人教版教材以文体组文,让学生在文体方面更容易掌握这种文体的阅读、写作策略。而美国语文教材及王荣生、倪文尖老师编的沪教版实验教材在课后练习中都给了学生相应的阅读链接,这些链接正是打开学生阅读视野,扩大阅读面,提升其思维深度的有力资源。
议题的科学选定当然是一件眼高手低的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在这些原则、策略的指导下,还要我们语文老师强化基本功,尤其强化文本解读的功力,方能在议题的选定上越来越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