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万历《帝里盱眙县志》简介
(2025-05-02 10:32:27)
标签:
历史 |
明万历《帝里盱眙县志》简介
贡发芹
万历《帝里盱眙县志》,冠以“帝里”,可能古今唯一,犹言帝都,京都,即皇帝出生地,故乡。明代后期,明太祖朱元璋出生于泗州盱眙县已形成共识,逐渐流行,而明代泗州地方官也持积极认同态度。万历《帝里盱眙县志》即云“本县为太祖诞生重地,号称汤沐,各项徭役半于他郡”。同时期,泗州知州曾惟诚还编纂了远近闻名的志书《帝乡纪略》。
《帝里盱眙县志》计十二卷,15万字。知县李上元延请戴任等纂修,其中《艺文志》(三)和《丛杂志》是后任知县丁汝彦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续修的。现存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刻本,日本尊经阁文库有复刻孤本。中国国家图书馆古迹部文津楼有藏,可能系国内孤本。台北故宫藏有万历二十七年刻本。
万历《帝里盱眙县志》卷一《圣迹志》,内容有纪事等;卷二《舆地志》,内容有疆域、沿革、风俗、山川等;卷三《建置志》《水利志》;卷四《赋籍志》,包括田粮、户口、课贡、物产等;卷五《官师志》《典礼志》,内容有官秩、吏役、典礼等;卷六《学校志》;卷七《人物志》;卷八《人物志》《古迹志》;内容有名贤、陵墓、寺观、碑碣等;卷九《艺文志》,内容有御制、令旨、册文、碑记等;卷十《艺文志》,内容有碑铭、序传、辞赋等;卷十一为《艺文志》,内容有诗林、典籍等;卷十二《丛杂志》。内容有灾异、著述等。
万历《帝里盱眙县志》卷首有《盱眙城市图》《圣迹图》等。圣迹图》位于《帝里盱眙县志》首页,标明了朱元璋出生地周围沫山、末山寺(即抹山寺)、孕龙基、二郎庙、珠墩、赵府、明光山、明光集、都土地庙、红庙集、香花涧、红罗幛、古溪涧、池河、涧溪河、涧溪集、津里河、木场河、查家埠、鲁山、官山、大红山(即大横山)、小红山、土沛集(即古沛集)等三四十个山川风物及建筑物的名称,且均在今天的明光市境内,与今天实际情况相吻合。
附录
一、帝里《盱眙县志·圣迹图》
暂缺
二、《帝里盱眙县志》序
1、红庙,即二郎庙,今集人以敕封都土地庙呼为红庙。孕龙基西至红庙集二里,西南至红罗幛三百步,北至古溪涧二里,又至沫山二里,北至查家渡十五里;南至明光山五里;东至津里二十里,东至官山三十里,东南至小红山三十里,东至鲁山三十里;西北至临淮、石门山二十里;西南至定远大红山三十里。古溪涧俗呼孤悽涧。
——明万历二十七年李上元 丁士彦《帝里盱眙县志》序[M],台北:成文出版有限公司,1985:1-2。
2、明光集,(西南)一百一十里,五六十家。
——明万历李上元、丁士彦《帝里盱眙县志·圣迹志》。明万历二十七年李上元 丁士彦《帝里盱眙县志》序[M],台北:成文出版有限公司,1985:2。
三《帝里盱眙县志·圣迹志》
明光山,在县西南一百里灵迹乡内,今木场、津里之间。《泗州志》云:太祖高皇帝生寓之处。出《天潢玉牒》。其五色瑞气常见,故名。今其下明光集,民居甚众。(按,以下关于红罗幛、红庙、孕龙基、都土地庙、香花涧、香花寺等记述,略)。
——明万历李上元、丁士彦《帝里盱眙县志·圣迹志》。明万历二十七年李上元 丁士彦《帝里盱眙县志》序[M],台北:成文出版有限公司,1985:2。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