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天启《凤阳新书》简介

(2025-05-01 23:00:49)
标签:

历史

明天启《凤阳新书》简介

 

                 贡发芹


凤阳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里,为朱皇帝父母陵寝所在。明初,朱元璋曾在凤阳营建都城,成为中都,后因故罢建。

洪武六年(1373年)朱元璋为扩大丰沛之地,置中立府,七年(1374年)改中立府为凤阳府,又析临淮县南边四乡地置凤阳县,府县同治凤阳府明初直属中书省,下辖亳州、颍州、太和、颍上、霍丘、寿州、怀远、蒙城、宿州、灵璧、天长、盱眙、泗州、虹县、五河、定远、凤阳、临淮等九州十八个州县以之作为京畿南京屏障。永乐元年(1403年)属南京。

明天启元年(1621年),凤阳知县袁文新主持编纂了《凤阳新书》(简称《凤书》),是继万历六年(1578年)知府张云翔《凤阳县志》和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知县万嗣达《凤阳县志》之后的凤阳县第三部志书。“书”,实乃方志之别称。所谓“新书”,是编纂者认为此书与旧体有别而已。

《凤书》主修袁文新,字又日,富沙(今福建瓯宁) 人,举人。万历四十七年出任凤阳县知县,天启元年(1621年)主持编纂此《凤书》。主纂柯仲炯,生平不详。从《凤书》的《自序》中得知,他是知县袁文新的同乡、好友,原先是受凤阳知府李枝秀邀请至凤阳参与实践“区田”,担任教职,后被知县袁文新留下参与总纂,“裁成之功居多”。《凤书》是一部特殊体例的志书,它记载了元末起义军取得政权前后的历史,尤其是从洪武至万历年间凤阳县的政治、经济的变化以及社会变迁,堪称“实录”。

《凤书》全仿史书,与通行的志书体例迥异,成为仿纪传体史书体例的典型。《凤书》的编修目的和核心内容非常具体,就突出凤阳县作为帝乡、都县的地位以及明太祖朱元璋的相关情况由于目的明确,编修者在借鉴普通郡县志体例结构和类目设置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以纪传体正史为范本,对县志进行了调整和变化,增加了本纪、世家、列传、年表等内容。这些调整和变化,不但突出都县凤阳县的地位,而且增强了方志存史、资政、教化的社会功能,同时也在探索方志编修之路上开创了一种新模式

全书目次如下:本纪一,纪明太祖事;世家二,纪中山、东瓯羽翼佐主;列传四,为国勋、名宦、列贤、列女;年表五,即古今地理表、制建表、职官表、豪士名表、帝王亲戚表;内篇八,曰星土、赋役、国费、宗祀、农政、武备、帝语、拾遗;外篇九,为诗、赋、诰、敕卷、文、奏疏、书帖碑记、祭文、序。卷首有中都内境山川、城池、陵寝、坟墓、第宅、形胜总图一。

全书分八册。主修袁文新在《自序》中对全书内容结构如此安排作了如下说明:“本纪一,以系太极;世家二,以象两仪;列传四,以录四时;年表五,以象五行;内篇八,以录八风;外篇九,以录九野。则一凤之书,而园之星,方之州,已具是矣。”

《凤书》以史体的方式保存了一大批珍贵的历史资料;开篇便以很大篇幅生动地记载了朱元璋、徐达、汤和以及耿炳文等36名风阳籍开国功臣的生平事迹,足以参史之错,补史之阙;对明初的移民制度、区田制度、赋役制度、祭祀制度等记述详备,甚至对讳莫如深的“高墙”制度也有所披露;《风书》对史事记述的深度也不是一般史志所能比的。如果从史料的收集、整理、取舍和史笔的运用上考量。是书具有搜集齐全、详核兼备;关注特色、重视民生,补偏救弊、据事直书等特点。

《凤书》基本上做到了事无巨细,人无贵贱,只要于史有记,于志有载,则搜罗无遗,尽皆入志。是书不仅大量地运用和复载了前志所记的历史资料,而且通过实地考察与收集当时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民口凋敝、百姓徭役繁重等现实资料,尤其擅长运用相关档案文书直接入志,更加直观地反映了为政者的治理理念和道德行为。此外,《凤书》在记述中,无论是叙古议今,还是记事述人,都力争“相互考证,悉加辨析”。针对凤阳最大特色是明王朝汤沐之地,《凤书》在这方面的记述不厌其详。以大量篇幅,通过本纪、世家、列传等类目展现了明王朝开创之际的人和事,特别是朱元璋如何从一个贫困的农民、出家的和尚成为统一中国的最高统治者,以及他对故地、故人的怀念,真切而感人。同时,《凤书》对帝乡的建置、特殊地位、一山一水、文物古迹,都一一设目记述,如数家珍。《凤书》不仅关注地方历史特点,而且十分重视民生,无论是农政篇、赋役篇、国费篇以及武备篇都如实地记载了人民的负担,特别是编民“有田种不得,有家归不得”的悲惨境地,深刻揭示了封建制度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编者具有强烈的“补偏救弊”的情怀,在叙事中坚持据事直书,有时为了表明立场、还间或议论。例如,记述凤阳城墙修建一事时,编者选录了不同观点的七份官员的奏议,从国家防备和保障民生出发,有力支持丁高越等人建城的主张,全面系统地批驳了黄绾的“风水”邪说,最后以“袁文新曰”,对凤阳城修建一事加以总结与评论。又如对徭役的记述,直记事实不转弯!

 

按:《凤阳新书》是凤阳知县主持编修的一本独一无二的地方志书,该书肯定朱元璋为凤阳人,但并未记载朱元璋出生于出生于凤阳县,而是明确朱元璋系自明光集徙居孤庄村的。

 

附录:

一、《凤阳新书》卷二《列传·列女传第四·二母传·汪母》:

汪氏老母。母所居里孤庄村。高皇侧微,从淳皇自明光集徙居于其里,岁荒不能度。独母识焉,备礼遣子相送入於皇觉寺师沙门高彬。后以母三人为署官者二,指挥者一,皆世袭。

 

——明天启元年袁文新《凤阳新书》卷二《列传·列女传第四》,黄山书社,2016:63。

 

二、《凤阳新书》卷六《外篇·诗第一·赠答·国朝诗二十一篇·又中都试士谒颂二首》:

入中都试士道洪庙谒圣祖孕生处

 

提学御史 柯挺(漳州)

 

星轺跋涉孕龙乡,闻道乡云霭异香。

光烛上台连水碧,瑞呈六合与天长。

由来赤电常符圣,此日红罗亦兆祥。

一统河山开草昧,千秋玉牒运初昌。

 

——明天启元年袁文新《凤阳新书》卷六《外篇》,黄山书社,2016.3:230。

 

                     (贡发芹 2025.4.29-5.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