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校园评论 |
记得小学一年级,我爸入学前跟我讲的第一句话就是“要乖乖听老师的话,不听话的孩子会被老师骂,被老师骂的小孩会被同学们欺负!”你看,这是大人传递给孩子的经验。只是没明说,人都很势力,见风使舵的。
三十年后,我也将这句话说给了儿子,还带上了自己的经验“好好读书,好好交朋友,会读书的学生老师喜欢,同学佩服,朋友多的学生,别人不敢轻易欺负。”
在学校遭遇暴力的孩子,大多数根源是家庭的漠视,缺少交流造成孩子自卑敏感,在学校里被欺负了不敢伸张。暴力行为一旦有了开始且不被惩罚遏制,接下来便没完没了了。
被家庭漠视的孩子通常也会被老师漠视,这样的孩子多数学习成绩不好,在这个只讲成绩的时代,妥妥的硬伤。老师的业绩直接跟学生成绩挂钩,拖分学生能让老师们怨气满满的情绪有个出口,于是变相鼓励了暴力行为。
《银河补习班》里有个镜头,小朋友在老师的口号下配合做动作,跟不上的这个小朋友被老师满脸嫌弃,当着全班的面说他“缺根弦”,于是这个绰号跟了一辈子,也被同学欺负到大。
其实我想说,这样的事在低年级学生中比比皆是,泛滥成灾。通常老师嫌弃一句,同学们能记一辈子。
当然,也有一种确实是受害者发育或者性格缺陷带来的歧视和侮辱。我和儿子常交流,他原来一个同桌,长得又高又胖一女生,上课老是听着听着睡着,老师提问基本答不上来,起了个绰号“大脑屎”,于是全班都这么叫了。儿子回来说“王**实在是自己不争气,别人打她不敢还手,反应迟钝,还没还手呢,又被人打第二拳,有一次还把大便拉到椅子上……”,言下之意恨铁不成钢,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吧。
儿子刚开始也被欺负过,后座一男生喜欢“戳鸡鸡”,班里很多男孩子都被“突然袭击”。儿子回来告诉我们,因为从小教育三角区不能让人碰,所以他认为事情很严重,于是我们跟老师交流,要她跟对方家长沟通,家里好好教育一下。自此以后,那个男生不敢再对澎澎动手动脚了。看吧,孩子三观还未定型,大人的干预有时候很必要。有人管的孩子,谁也不敢轻易看轻。
校园暴力是个很复杂的环境命题,不是一两篇文章分析三五个原因就可以解释清楚的,有时候还带有随机性。
总之,是自家的娃,家长自个儿多看护些。你不管他,他要么无法无天,要么暗无天日。
当老师的,多一些仁爱少一点刻薄。毕竟,咱干的是良心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