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象无形:卢浮宫朗斯分馆Louvre-Lens

标签:
卢浮宫朗斯sanna |
分类: 夏日法比卢 |
近期,有一个卢浮宫分馆大热,就是去年年底开幕的阿布扎比分馆。由法国建筑大师让•努维尔设计的这座悬浮于海上的博物馆,以光线穿透八层金属穹顶投射出千变万化的光影而著称,照片上甚是迷人。其实,早在阿布扎比之前,卢浮宫已经有了一座分馆,就是朗斯分馆Louvre-Lens。
朗斯这个不太为我们所熟悉的城市位于法国北部,离比利时边境不远。卢浮宫朗斯分馆建立的初衷是对法国文化艺术过于集中在巴黎的批评之声的反馈,于是本世纪初法国文化部和卢浮宫董事会决定在法国境内设立一个分馆。岂知拽拽的法国人批评归批评,真到落地实施时又没人买账了,全法22个大区只有最北部的Nord-Pas-de Calais一个大区推出了六个候选城市,最后花落朗斯Lens,所以才有了卢浮宫第一个不怎么为公众所知的分馆。
朗斯分馆于2012年开幕,设计者是两位日本建筑师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组成的事务所SANNA。这对男女组合的建筑师也是普里茨克奖获得者。在这个男性占绝对主导地位的行业中,成名的女建筑师凤毛麟角。自扎哈Zaha辞世后,全世界范围内公认的著名女建筑师也就剩下妹岛和世了。很多年前第一次看妹岛作品的介绍,是一个称为“竂”的女子宿舍,彼时她刚暂露头角。夜景的女子宿舍室内,整个空间中弥漫着柔和之光,隔墙看上去透光不透视,完全现代的材料构造,空间和氛围却有和式纸质门扇的韵味。只觉的她的作品,从空间到材料都非常轻盈,有女性特有的细腻。而妹岛本人的形象,与扎哈从身形到气息的丰满凌厉截然不同。照片上的她,清瘦甚至可以说是干瘦,面孔和姿态都浮现着日本女性特有的谦和。有关妹岛,我看到的最贴切形容就是:她所有的丰满都藏在她的作品里。
SANNA的作品,离我们比较近的还是在日本。可惜,这些年都没有机会去参观一个。离SANNA最近的一次,是一二年夏天在瑞士Vitra Campus,里面有一个SANNA设计的厂房,因未预约而未能参观。未曾想,远在法国北部小城的卢浮宫兰斯分馆竟成了我所遭遇的第一个SANNA的建筑。
朗斯分馆坐落在城市中已经废弃的矿址上,五个大小不等的长方形,相邻两个以角相连。博物馆的主入口和公共空间位于最中间的长方形,内部以几个圆形分隔出不同的使用功能。白色细柱支撑的这个方形空间中,几个玻璃墙壁的圆形空间散落其间。从室内到室外满目轻盈,与传统博物馆厚重沉着的室内十分不同。
主展馆是个单项狭长的长方形空间,整个空间几乎无间隔,展板象纪念碑一样树立。整个空间明净柔和,墙、地、天花、展板几乎都是白色和银白色,斑斓的只有展品本身的色彩,以及流动的人。
展厅的内墙是一种很似金属板的银白色雾面板,连反射影像都是柔和的。站在墙壁前,墙体这种作为边界的分隔元素仿佛消失了,空间拓展,却又没有如镜面反射般的迷失。这种墙体清晰地界定空与实,不给人以不切实际的幻像,自身却有若消隐。一种材料简直上升到哲学高度。这种举重若轻似妹岛本人。大象无形。
展厅一角大红大绿的地毯,在纯净的空间中甚是突出,妈妈们带着蹒跚摇步的小朋友坐在一幅作品前。美学教育从如此小的孩子们抓起,难怪法兰西民族的审美有口皆碑。
展厅之间的公共空间,对周边环境在视觉上完全打开,空间中有实体弧墙围出的房间。虚与实、方与圆,这里的逻辑清晰简单。
妹岛在空间中大量运用玻璃,这种围合房间并不到顶。令我想起她早年的女子宿舍设计,室内方形的不到顶空间,似磨砂玻璃的墙体。有些似曾相识。多年过去,处理手法更成熟,那份通透明净细腻却是一脉相承。
转至地下去参观博物馆工作室和储藏空间。与首层联系的螺旋楼梯和玻璃电梯井将光线引入地下,和暖色的人工照明一起,将这个地下空间的氛围营造得并不幽暗。
参观那日大雨,落车后跑进博物馆,几乎没有机会在室外观看建筑。离开时,站在雨中艰难举起相机留了张影。朗斯分馆的外观有着室内空间一式的轻盈,银灰色雾面外墙板和玻璃幕墙彼此交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模糊了边界。更有雨中湿滑地面上的倒影,愈发使得棱角分明的一组长方体有若虚像。大象无形,没有什么比《道德经》中的这四个字能将这栋建筑形容得更贴切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