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利物浦Liverpoor:披头士无处不在

标签:
liverpool披头士 |
分类: 英伦探幽 |
如果说去了一趟利物浦而没有去披头士博物馆,是否会被嘲笑为根本没有去过那里?
披头士博物馆其实是列在行程单中的。无论在这个城市停留多么短暂,任是哪个团队也不会把这一项在行程中漏掉。结果走着走着,一众同伴拐进了一处商业中心,原本只是为了看一个大台阶,不料集体掉进这个商业中心出不来,看着看着各自精彩,约了个集合时间和地点就四散了。对一个商业中心如此着迷还不是为了购物,足见职业病难医。
当我置身在商业中心Liverpool One中,随便转个街角就有披头士的歌声飘过,这城市太多高水准的街头艺人。当我如愿站在Odeon One那个气势十足的大台阶顶部时,巧遇嘉年华游行队伍,俯瞰乐队在前一进三顿,身边身后大批民众尾随,不禁随着激越的鼓点一起击掌跺脚。当我以为我去一趟那个城市而没有留下披头士的任何影像时,我对自己说,好吧,没去披头士博物馆也无妨,它在这个城市中无处不在。
时至写这篇文章整理照片,发现了题图的这张片,不知何时何处在那城中随手按下的快门,才发现,披头士之魂,其实早已和那座城市共生。
利物浦博物馆,就坐落在海边。利物浦位于英格兰西北部,是个港口城市。博物馆所在地,恰是古老的港口码头所在地,曾是城市中最繁忙繁华的区域。周边各个不同时期的古典建筑,如今已成为现代设计的博物馆的背景。
博物馆内景。利物浦曾是英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工业革命的成就是博物馆中的重要展出部分。
博物馆室内展厅的顶棚局部,所有管线暴露在视野中。直径较大的风管水管整整齐齐从梁孔中穿过,其余照明、展览装置的吊件有序排布。很有趣的发现,英国很多地方今年的新建筑设计都带有深深的工业革命时代的烙印,钢结构构建粗壮简洁,实用有章法,绝不花俏,恰是自己城市历史的延续,也是在向那个伟大时代致敬。
馆藏一张利物浦港口的鸟瞰图,可以对码头和博物馆这附近区域建立清晰直观的概念,船坞和码头曾是这个城市中最为重要的区域。
博物馆旁边,从前的码头如今已不再使用,码头上的旧船坞、仓库、铁路站房并未拆除。它们与新博物馆、重新设计施工的广场景观并存,和那些生锈的桅榄、栏杆、铁锚一起,早已成为这城市的一部分。英人对于自己曾经的历史珍之重之,而在新老结合上,他们也做得极为出色。
阿尔伯特码头Albert Dock, 旧时船坞,此处海边几个连续的长方形水域,四周被数层高的红砖建筑围合,只在某处开闸口供船只进出。如今船坞的功能已经消失,四周的红砖建筑被改建为多间博物馆、店铺、餐饮、精品酒店、办公等,披头士博物馆也在此处,人来人往不亚于旧时风光。
泰特现代艺术馆利物浦分馆也在这些红砖建筑中。进到内里,工业时代的钢结构梁柱和清水砖拱顶造就的空间有旧时代的拙朴,一些难再复制的细节今日看来反而颇为前卫,与现代艺术品相得益彰。
英国的工业建筑改造在全球范围内也算走在前端的。这个国家不仅能够创新,而且能化腐朽为神奇。码头这组工业建筑,不时可见与航海、船坞相关的细节,都被完好保存。
红砖建筑入口处橘红色塔斯干柱廊和三角形山花顶应是1990年代后现代主义的产物。英国,从来都是在进取与保留中前行的。
Liverpool
One,从码头步行范围内一处新建购物中心,入口处的高台阶。
这处购物中心是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包括商业、办公、酒店、交通枢纽、城市公园广场等,跨越了数个街区,内部皆为步行区。其间的商业形态也丰富,有大型百货店、零售店铺组成的shopping
mall,精品店铺,也有旧建筑改造而成的小作坊小店铺。整个区域面积不小,尺度却适宜,名副其实适合“逛”街。
各类零售店铺组成的shopping
mall,一侧尽端是百货店John
Levis。平台、桥、台阶四通八达,各色人等熙熙攘攘,小朋友甚至在宽阔的平台上侧手翻。
精品店铺橱窗
老建筑改造的店铺,沿街面是吸引人的橱窗,走进去别有洞天,店铺后身是内庭院,有人逛街累了可以坐下来吃吃喝喝。
特意去寻的Odeon One。某条步行街尽端,老远便看见之字形的标志性大台阶,围着它上上下下看。
从大台阶顶部平台向下张望,步行街中央,星巴克几个简单的一米多高的可移动栏杆便围合出一个既有几分私密又开放的临时性空间。这种城市景观小设计在此处比比皆是。
大台阶顶端占据了最佳视野,突闻鼓声阵阵,但见嘉年华队伍徐徐向前,一进三顿,后面大批观众跟随。乐队成员的服饰表情体态都有趣,人人投入。激越鼓点中,连我这个站在高处的观众也情不自禁随着跺脚击掌。
商业中心旁边的维多利亚式老建筑。红砖建筑其实才是英格兰最具代表性的城市风貌,利物浦这样的前工业城市中各个不同阶段的红砖建筑尤其多,代表了曾经的繁华与辉煌。在经历了战争自然灾害经济衰退之后,这些老建筑或许也有过破败不堪的时候,但是它们并未成为城市的负担,如今的华丽与精致是留给世人的一笔宝贵财富。
商业中心外围的公交枢纽。一座步行桥连接了两栋建筑。设计非常巧妙的一座桥,玻璃与实板的一个多棱体拧转180度,使得虚面与实面在桥长方向连续变化,设计逻辑极其清晰。无论对于桥下的旁观者还是桥上的行人,都是一种新奇的视觉体验。英伦不仅固守传统,创新之路上也当仁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