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伯尔尼bern杂货街市场街 |
分类: 盲走阿尔卑斯 |
这世界上我到过又喜欢的地方,随口可以说出一长串名字。而称得上魂牵梦系的,只有两个地方,伯尔尼Bern是其中之一。尤其这个地方是在位于我的概念中模范生一般完美却不免乏味的瑞士,完全出乎意料。
谈及瑞士的城市,多数人首先反应苏黎世、日内瓦,甚至卢塞恩、巴塞尔,首都伯尔尼反而不是那么被人关注。所以到伯尔尼之前,对这城仅有的概念就是世遗古城。但是整个欧洲处处古城,它又能有什么特别呢?
到伯尔尼时正是夕阳最好时分。酒店就在老城中,从客房窗户百页缝隙中瞥见眼前这一幕,连忙招呼同伴出门。
酒店出门就是这个过街楼。正是一天中光线最迷人时分,纵然是疲惫的旅人,面孔和发梢也渡了金一般,我和同伴忍不住开始摆拍。太贪心。全然无意识我们即将错过什么。
伯尔尼古城并非由城墙封闭起的一个区域。莱茵河支流阿勒河Aare在此拐了一个深深的U型弯,将新城与老城分开。老城便占据了U型深深的怀抱。此处门洞只是某一栋较长东西向建筑物中间的过街楼,却有如城门一样隔开两处区域。门洞另一侧,就是U型的深凹处,明显人员密集多了,内侧的路边平面广告也十分有型。
过街楼口两辆小敞篷绝尘而过,车型色彩都绝不落俗套,更平添对这城的好感。
伯尔尼老城的主街,站在这里,只一眼便呆住。落日熔金,逐日而行,碎石路面化作点点鳞光迷了眼,无轨电车叮叮当当从身边迤逦驶过。
老城的这条主街,两侧四五层高的坡顶建筑栋栋相连,首层皆柱廊,护壁墙从每一跨柱间向街道略微倾斜,沿着长长的弧线街道一路蜿蜒迤逦。倾斜使得每一跨建筑在视觉上略微向上收分,不高的建筑因而也呈现出巍峨的气势。此刻长日将近,最后的光线落在建筑物顶端。过街楼处的耽搁使得我意识到错过了最好的时光,被这条街道的气势震慑得灵魂出窍一般,不由自主追逐着最后一点光线前行。
从题图的钟楼到阿勒河边的这段街道其实并不曲折。这段一公里多长的街道大趋势近乎直线,却不一味直白,和缓的弧线使得街道两边的建筑物立面以一种迷人的角度和节律连续呈现。街道本身略有起伏,每一跨建筑物在高度上也随地势略微变化。使得每一跨看上去类似的建筑物组合在一起绝无单调感,相反,视觉上惊人地丰富。
延绵数公里的柱廊是这城的特色,地势的变化,不少建筑物首层抬高,许多店铺餐厅画廊都位于地下和半地下,出口临街。这城必有着极大数量和极为有趣的地下空间,可惜实在不够时间一探。
沿柱廊大街径直走到nydeggbrucke桥边。如果说围绕老城的阿勒河在此像一张拉满至变形的深U型弓,柱廊大街则是那支在弦上的箭,气贯长虹,箭尖正是nydeggbrucke桥。此桥附近虽为整个老城的最东侧,却因河流开阔无建筑物遮挡,反而夕阳正盛。
不忍流光飞逝,眼睛循着夕阳在建筑物顶端的最后一点余晖走街串巷。
沿河的道路愈发清静,金棕的斜阳在屋顶外墙飞舞。
教堂台阶侧壁上的危险,令人莞尔。中世纪风貌的老城,并不一味古板,相反,它的放松无处不在。
柱廊街以钟楼为中点,向阿勒河一侧名为杂货街Kramgasse,这是远离阿勒河一侧的街道,名市场街Marktgasse。名城中心区的主要购物街,街名仍维持着中世纪的质朴。
市场街这一侧明显比杂货街更热闹些,街上行人和霓虹灯招牌都更多,连空中的有轨电车电线也更密些。街道和建筑却气势依旧。
沿市场街一直向西,玻璃顶棚处便是火车站。愈近火车站,现代建筑也愈多一些。老城中心的这几条街其实都是连续的,从桥边到火车站广场一气呵成。一两公里的街道,两侧连续的建筑气势不凡,个中细节无数,眼睛看不够。
再度回到杂货街,华灯初上。这条街魅力惊人,我对它的喜爱无以言表,我将在伯尔尼的时间基本上放到了这条街上,夕阳下、夜晚、清晨。。。来来回回走。相看总不厌。
连手持不稳拍糊了的照片都自有其魅力。建筑物的竖向线条特别适合这种混沌。
愈夜愈美丽。这条街上满铺碎石块,没有高差,除了停车位甚至并无划线区分人行车行道,不少餐厅也将桌椅摆到街边。时有有轨电车和机动车开过,车辆、行人、座椅各不干扰。街道正中每隔若干距离便有一座喷泉雕塑,栩栩生动,每个雕塑背后都有故事。排水沟竟然在街道中间,街道从建筑物向中心线找坡,这种规划的优点就是雨雪时两侧商户不必担心积水倒灌。站在道路中间沿排水沟盖板来来回回走,任由轨电车叮叮当当自身边掠过。
伯尔尼的蓝丝绒夜空下,我只徒握有这一瞬,妄图停在这不可得的时空,唯不停步地行走,着了魔一般。
伯尔尼的商业形态十分丰富,柱廊街上一家连一家的商铺琳琅满目,想象得到和意想不到的东西在此皆能看到,绝无雷同。远不是电商时代速食化和规模化的商业模式可比。那家卖玳瑁发饰的橱窗前我几乎挪不动步。
柱廊给了商业无限可能性。在这里,你不必担心气候时间,即便是打烊后,仍可从容地一家家美丽的夜橱窗看过来。这里的橱窗如此吸引,以至于同行最不爱购物的一位朋友,这晚看了几个橱窗念念不忘。因第二天一早便要离开,特地申请晚走二十分钟,赶在开门时间冲进那几家店,买下前一晚在橱窗中看到的心头好。
甚至有模型展示在橱窗里,很可能是一家建筑师事务所。这条街上有些店铺是作坊式的。如此丰富的商业形态,房租不能太高,才能支持不同业态自发生长。类似的多元,十几年前的香港街头曾见,惜近些年高企的房租逐渐逼走了那些可爱的买手店、做了几十年的餐饮甜品店。。。如今满眼都是银行、金店和那几家化妆品连锁店招牌,再无趣味。
某个廊下遇到坐在此休息的同伴,每个人以不同方式表达对这条街道、对这座城的不舍。走得累极,仍不忍停步。最后,将红舞鞋留在橱窗前的一束聚光灯下,转身离去。
伯尔尼,不醒的梦境,已在我记忆中定格。何日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