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旦】罗马之外的罗马:杰拉什Jerash

标签:
杰拉什古罗马剧场约旦 |
分类: 迦南纪行 |
鸟瞰杰拉什椭圆广场和柱廊大街,后面是杰拉什新城。这个视角,将杰拉什的历史与现状一览无余。
罗马之外的罗马A Rome away from Rome,这是约旦旅游局官网上对杰拉什Jerash的形容。这个溢美之词并不夸张。近两年约旦以色列旅游逐渐火热,杰拉什是常规线路中不可或缺的一站,有关它的图文越来越多。很多人惊异于阿拉伯地区也有如此恢弘的古罗马遗址,将杰拉什描述为“中东的庞贝”,其实是低估了杰拉什的规模和地位。的确,庞贝曾是古罗马一座繁华的商业城市。但是意大利南部是在太多有魅力的大城小镇,庞贝如果存在到今天,也只不过是这些大城小镇的其中一个。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爆发,庞贝被瞬间定格,使得彼时罗马人的城市和生活形态被完好保存至今,因而成就了庞贝的江湖地位。
而杰拉什的历史要追溯到青铜器时代,公元前63年,这里被与庞贝同名的那位古罗马将军征服,开始了它的黄金时代。它的辉煌,远比庞贝更持久。直至公元7世纪,波斯人的入侵成为它衰落的开始。公元8世纪,一场大地震毁坏了大部分杰拉什和其周边地区。十字军东征时代,包括阿尔忒弥斯神庙在内的一些遗迹被改做堡垒。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了杰拉什的挖掘和保护工作,一直持续到今日。
如果稍微了解一下古罗马的历史和疆域,就不会讶异为何地处中东的约旦腹地会有如此规模的古罗马城市遗址。这里原本就是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古罗马那个伟大的时代,其疆域覆盖了整个地中海沿岸及周边地区。所以当我第一次在意大利之外的土耳其东南部广大区域领略到数量众多的古罗马遗迹而深为震撼之后,在德南、英国南部、中东的约旦以色列、亚得里亚海沿岸的前南地区一再见识到古罗马之伟大就觉得顺理成章了。
这样走,也不过只见识了古罗马的一小部分。而走过的古罗马遗址中,我以为除今天的罗马城中心区外,唯一可与杰拉什媲美的只有土耳其以弗所http://blog.sina.com.cn/s/blog_715d89fe0100qyx1.html。 二者规模气势挖掘保存度相当,而丰富性方面以弗所似更胜一筹。毕竟,以弗所曾是罗马帝国除罗马之外的第二大城市。
入口处的杰拉什古城遗址地图。这张图的简陋与这城的地位实难匹配。杰拉什所处之地地势略微起伏,城市街道却是横平竖直。尤其是南北向大街笔直贯穿了全城,有披荆斩棘气贯长虹的气势。也正因此,题图的鸟瞰极为震撼。古城有城墙,东侧以河为界。大抵因为这条河,将新城的扩张止步于此,从题图看新城离遗址自然隔开一段距离。
哈德良凯旋门。此门并非杰拉什古城城门,是南门外的一座凯旋门,为迎接古罗马皇帝哈德良来访而建的。这位古罗马皇帝处处留门,堪比如今的领导人处处留墨。好在门由能工巧匠建造,传世仍见精妙。墨就难说了。
这个赛马场至今仍然做为跑马场再用,当地人牵了自家的马在此招揽生意。
古城南门。适日大部分时间阴霾,太阳只偶有露头。这种遗址还是阳光下最有表现力。这张是参观完出来时偶得。
相守
椭圆广场Oval Forum,是杰拉什遗址中最令人震撼的部分。更难得,城中有高点可将其恢弘一览无余。
这样一个向心性的大体量广场并不在城中心,而是在南门附近,也是柱廊大街的起始点。广场形状并非一个端正对称的椭圆,东北侧略凹,不知何故。但无论鸟瞰或是站在其中都感觉不到欠缺。这个广场柱廊,据说在当时柱间是一个个店铺。站在中间广场尺度和空间感类似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门前广场,文艺复兴时代的人们以此表达宗教的威仪,而两千多年前的古罗马人则大手笔地以此表达世俗生活,如此风轻云淡!
南侧剧场。地中海沿岸若干个成规模的古城遗址都有两个剧场,杰拉什也不例外,还有一个在城北侧。没有仔细研究过这个问题。古罗马剧场动辄几千至数万坐席,那时城市人口都不算多,为何两个剧场?同时举办活动的几率有多大?或有他因?
南剧场保存完好,看台、舞台、舞台后围墙齐备,石刻精美。砖石结构的古希腊罗马剧场都有这个优势,地中海沿岸保留下来的古剧场,很多至今都还在使用,到了夏季举办以城市名命名的音乐节。杰拉什这一个也是如此。去时着阿拉伯传统装束的男子在间隔表演风笛,并不收费,只置一募捐箱,游客随意。这是殖民统治的产物了。苏格兰风笛、千年的古罗马遗迹和阿拉伯长袍在此水乳交融,并无半点突兀。
剧场顶端,越过宙斯神庙残存的柱头,略过千年的繁华打量眼前的杰拉什新城。
柱廊大街Cardo是从南到北贯穿的一条笔直的长街。东西向的街Decumanus要短些。
柱廊大街西侧有些遗迹,高台上的阿耳忒弥斯神庙和弧形的水神庙之类。每一个规模都不小,专门去看时间体力都不允许,故沿柱廊大街一径向前。
古城挖掘保存完好。一些坍塌的柱头石刻整齐地平放在地上,除了荒草,没有垃圾灰尘。和土耳其的一些古罗马遗址相比,这里的地图虽然简陋,但是保存度似更好些,也许游人相对少的缘故。
柱廊大街北侧的门。以为到了尽端,岂知路尽有路,门外有门。
斜铺的石材路面使得笔直的长街并不单调,石缝中挤出的芊芊青草是天然装饰。每隔一段留的宽缝足见匠心,不仅可排水,也可防止石材热胀冷缩的挤撞。一低头,圆形井盖就在脚下。千年前的街道已有完备的排水系统。
行至此门处未在继续前行,歪楼去了路边另一座古剧场。回望未走过那段路。
城中北侧这个剧场比南门附近的剧场规模小,坐席数明显少,空间也更紧凑。
此剧场看台更陡峭,视线更好,因其紧凑,声音效果应该更好。看台分上下两层,下层看台后方的拱形壁龛不知为装饰还是可做包厢。
竟然还有贵宾席!带靠背的坐席在我所见到的现存的古希腊罗马剧场中绝无仅有。石材有点新,不知是否为修复时所为。
转到观众坐席后的通道处,叹为观止!这个看台后方两道平行弧墙间的台阶是观众进入坐席的通道,与现代剧场的交通组织一致无二,不知是否后世的剧场设计受这个影响。这种看台后部清晰的交通组织和空间在我所走过的古希腊罗马剧场中也是唯一见到的。
剧场观众通道入口处。
回首杰拉什,旷野中满目青翠,这是与其他遗址最不同的一点。起伏延绵的绿色中,千年前的柱石矗立,勾勒出完整的城市街巷和生活气息。石块散落在漫山遍野,牛羊其间。不远处的新城与古迹遥相守望。新建筑乏善足陈,细节完全不耐看,唯城市街巷肌理维持住了,远看上去元气依旧。
再度走回入口处时有片刻放晴。光线如同魔术手瞬间给古城遗址染上迷人的光华。须臾已两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