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英伦情节

标签:
英国伦敦lake_district旅游 |
分类: 英伦探幽 |
湖区落日,Windermere,Lake District,England
我的英伦情节,始自香港。
第一次去香港,忘了是九八还是九九。总之九七刚过不久,千禧年前,满世界都是纸醉金迷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末日气氛,香港的殖民地味道犹在,至少不似现在满街京片子沪语东北话。店铺里的店员跟在身后一径粤语,直到我不好意思地开口说普通话,见对方结结巴巴跟着讲,又赶忙改口英文,于是双方都舒一口气自如起来。
彼时还没有自由行,又素不喜跟旅行社。到底还是找了一家旅行社,平生唯一一次真正意义的跟团,一组完全不认识的人,去了韩国。多付了旅行社些钱,换来一张首尔飞香港的单程机票,在仁川机场与回京的团员们告别,独自一人飞香港。
一落地,将行李放到酒店立即出门到处走。无以言表那个城市带给我的惊喜,看不够走不够,第一次见就喜欢得不行。它让我自如。
何以述说那个城市对我的吸引力?套用阿城对香港的评价:有唐代的健朗。
是的,它有元气。
当然,这是那时的香港。
之后年年去,年年去。它的变化一点一滴,说不出来觉察不到。直到五六年前,有一年没有去。隔年再去的时候,突然发现它的变化有点大,大到让我开始失望。终于再没有了年年去的心劲和动力。有了隐约的遗憾,却不改对那个城市最初的喜爱。
香港对我,像一个激情不再的情人。纵使沧海桑田,我记得的总是它曾经的好。
香港的多元与纯粹、狭窄与开阔、混杂与秩序都令人着迷。那样丰富的一个城市,只要有兴趣,只要脑快、眼快、手快、脚快,几乎可以迅速找到你想要的一切,对于年少的我有特殊的吸引力。那个城市的街道、建筑、交通、公共服务。。。绝大部分设施设计合理而实用,不让时间生命浪费在无谓的小事上,不禁令人对制度设计者心生敬意。那时,尽管对于英国在香港的历史角色还是简单定义在殖民者的概念,也能清晰一件事,即所有这些制度与秩序的建立者是英国人。
再后来,渐渐走了一些地方,发现所到之处,几乎都有过英国人的痕迹,而且英国人在当地留下来的制度、文化、传统甚至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直至今日。部分殖民地的一些社会、生活习俗,甚至比英国更英国范儿---至少表象看起来是这样,殖民地人们对英国文化传统的维护令人吃惊。
更多一项发现,即英国人所过之处,也留下了无尽纷争,走过的地方包括越柬、新马、巴以、印巴,还有现在的香港。。。都是剪不断理还乱,无一不与英国人有关,不知是历史的巧合还是根本就是一种战略。
Niall Ferguson在Empire《帝国》一书中对英国的殖民统治作过辩解:历史上没有一个国家或组织在促进商品、资本、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方面比19-20世纪的大英帝国做得更出色,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组织比大英帝国更热衷于向全世界强行推广西方的法律、秩序和统治模式。
尽管Niall的辩解回避了英国殖民的真实原因和目的,也必须承认上述陈述确是某种程度的事实。
十七世纪欧洲处在的专制统治阶段,英国几乎是唯一的例外。这一时期确立的权利法案对公民权利的确认、对法律的确定、对王权的限制,成为现代西方社会制度、法律、政治制度确立的源头。其影响一直至今,有着不可否认的优越性。也许,这是前殖民地地区至今对英国文化传统念念的原因?
从一落地伦敦,就感觉到英国与欧陆国家的不同,尽管对于国人来说英国就是欧洲的。说不清这种不同到底是什么,但是它无处不在。迷惑了两天之后从伦敦到英格兰其他地方以及苏格兰,一路所见,对英国的认识在逐渐加深并且去概念化。十多天后再回伦敦,随着伦敦地铁上上下下,在大街小巷间游走,沉迷于各种博物馆、集市、店铺。。。中,越来越爱这个城市,也越来越自如。
终于,明白了英国与欧陆的不同。大概也是所有岛屿国家与大陆国家的不同。
突然间,也有些明白了香港的英国情节。同是岛屿,他们之间也许有着不为陆地国家所了解的相通相惜。
伦敦,太一言难尽的城市。它的丰富,使得为它挑选一张有代表性的照片几乎成为不可能的任务。最后挑了这张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顶层餐厅窗前的照片,对面是圣保罗大教堂。它的古老与现代并存,它的庄重与肆意交织,可以让每一个人自如。
泛舟康河,是到剑桥不可错过的节目。曾计划在新西兰基督城雅芳河泛舟,据说可与剑桥康河媲美。结果震后一年多的基督城满目疮痍,雅芳河上的平底船自然也不见了踪影,引为憾事。终于在剑桥体验了原版。著名的大学城,怎可不到一间书院一探?沿St. Johns学院笔直的青石板路穿过一进又一进庭院。如同剑桥多座书院,这个美丽的校舍,跨越了康河两岸。
利兹Leeds,这座工业革命前著名的毛纺中心,并非传统旅游线上的城市。夕阳时分,满城的老建筑瑰丽眩目。不愧是一座商业城市,这些恢宏的老建筑不但保存完好,而且在建筑物间搭建玻璃拱廊,今天很多已被改为购物中心。在打烊后空无一人的各个购物拱廊中不停穿梭,久久逗留在这些迷人的空间中,看金棕的斜阳在身边曼舞。
约克York,高耸端然的哥特式约克大教堂外,街头窄巷花档边的清丽少女一直埋头在书中,对我围着她远远近近拍了数张照片浑然不觉。
霍华德城堡Castle Howard,位于约克郡的私宅。英国的庄园占地颇广,堂皇的建筑、室内到在其次,庭院面积远大于建筑。庄园内花园、林地、草坪、湖泊、温室。。。一应俱全。英国境内庄园古堡数量颇大,到今天很多庄园主人已不再此常住,将家宅开放给公众。霍华德庄园入口处的一个小庭院内,正好赶上当地的农夫集市。

爱丁堡,苏格兰首府。到时正赶上一年一度的爱丁堡艺术节,各种装束的艺人将整条高街High
Street塞得满满的,街头是他们的天然舞台。不知不觉你就在一个个表演中进进出出,一心只想做观众却总是无意成了人家的龙套。
高街尾端见到了著名的苏格兰议会大厦,西班牙建筑师Enric
Miralles遗作。蓝天下银灰的墙面、异型的凸窗、纤细的簇状装饰已是这栋建筑最中规中矩的一面。有幸进到内里,对那些妙曼组合的空间只能在心里默默叹服。Enric也属天纵之才,和高迪是一路的,其作品的创造力已非这个尘世的脑瓜所能及,惜英年早逝。西班牙容易出这种天才大师,是否风水特殊?
格拉斯哥Glasgow的夜与昼。苏格兰的这个大城,是欧洲城市中少见的棋盘式格局,老城中方方正正的建筑和街区,巍峨高大的石材古典建筑鳞次栉比,旧城中心其实面积不算大,却处处是威仪体面的大城范儿。傍晚铅灰的浓云下在老建筑间行走,耳边生风,每一个街角都耐看。除了几条主要商业街,其余街道人不多,几乎只有自己的脚步声在高大的建筑间回响。城市是古典的,却有超越时空的未来感。爱丁堡与格拉斯哥,苏格兰最大的这两个城市,城市规划风格迥然不同,却同样鲜明令人回味。两个城市难分伯仲,我都极爱,怎么也说不出更喜欢哪一个。
到了苏格兰,并没有机会专程一探著名的苏格兰高地。只有籍中途停车远看天高云淡下的延绵,在青草芬芳的环绕中深沉呼吸。
英伦的题图仍然留给了湖区,不是伦敦这个大都会,也不是那几个著名的前工业中心,也许这里才是英国人心中最能代表英格兰的地方。在温德米尔Windermere小镇享受灿烂的午后,傍晚沿狭窄的乡间小路开到湖区深处,周围很大范围内只见这一栋老宅改建的酒店。酒店门口的私家码头前,一天中最美的时光安静坐在水边甲板上,耳边只有帆船在湖中轻荡的水漾声和飞鸟在林梢起落的扇翅声。看落日的每一刻光线变化,从落日前周围一片迷人的金棕直至太阳落山后身边湖水、植被、建筑悄悄蒙上的一片青黛,周边湿润的水气氤氲。
利物浦Liverpoor,如果我说到了这里没有去披头士博物馆,会不会被认为根本不算到过这里?不必遗憾,太多高水准的街头艺人,市中心商业区到处飘荡着披头士的音乐。商业步行街的大台阶顶端,巧遇嘉年华乐队路过,拥有最佳视野,看下面的队伍一进三顿,随鼓乐激昂一起击掌跺脚。
查茨沃斯庄园Chatsworth House,德芬郡公爵的家宅,世代传递,如今已经到了第十二代。正是因为对私产的不可侵犯的维护,才使得英国境内保留了为数不少的这样的私人庄园。每一代人都对自己的家园倾注心力,房屋内历代公爵的收藏到处可见,今天的后人仍与祖先同在。最爱庄园中这间图书室,它富丽堂皇却无浮华之气,不掩书香四溢。
曼彻斯特Manchester,
如果我说到了这里没有去老拉特福德,会不会被红魔曼联的球迷呲之以鼻?
然而在老拉特福德对岸的媒体城,雨夜Media
City UK通体莹透溢彩流光的建筑和门前广场交融在一起,让我久久驻足。
斯特拉福特小镇Stratford-Upon-Avon, 因出了大文豪莎士比亚而声名大噪。小小木构架房屋仍维持那个年代的样貌,甚至有些简陋。后花园三两个古装的年轻人,大概莎翁的剧作在此常年不绝上演。传统的英式花园,面积不大,处处枝叶攀漫,寻常英伦小镇上家家如此吧。墙角的玫瑰静悄悄开了谢,谢了又开,任络绎不绝前来一探故居的人流水一般来了去,去了又来。
布莱海姆宫Blenheim Palace,英国唯一冠以Palace之称的私宅。它的华美与宏大着实担得起宫殿这个称谓。这里是丘吉尔首相家族的庄园。英国的庄园之旅一次比一次令人惊叹,在此达到了顶峰,又一次赞叹这个国家对于私产的维护。
牛津Oxford,处处书卷气。走在街道上,不要小看任何一道门一扇窗,其后极有可能就是一间久负盛名的书院。满城游客朝圣一般从一个街角转往另一个街角。
再回伦敦。这一次一刻没有耽误,名胜、名建筑、博物馆、古董市场、嘉年华、购物、下午茶。。。短短两天时间密集扫街,无比满足。终于去了几个闻名遐迩的景点。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中,躲开如织的人流,college
garden中几株参天大树甚是难得。黄昏的特拉法加广场Trafalgar
Square和皮卡迪里大街Piccadilly人潮涌动,虽然都是游客光顾之地,美妙的夕阳下只让熙攘显得活力十足。
英伦之旅多以温莎堡作结。游人翘首以待女王出现的旗帜飘扬在高高的城堡上,而我心目中最期待的永远是寻常巷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