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冬日纪行3--重回亚洲:恰纳卡莱Canakkale
标签:
亚洲恰纳卡莱特洛伊 |
分类: 且行且停 |
恰纳卡莱Canakkale与加利波利半岛隔着窄窄的达达尼尔海峡,坐船只十多分钟即可到。
一整天在寒风和低温中,诺大的加利波利半岛,所到之处除了我们这一组人,几乎看不到其他人。温暖的船舱中,第一次和当地人有了近距离接触。
两个导游招呼我坐到他们旁边。
这一行当地的地接派了两位导游:在北京待过三年半、可以讲流利中文的伊斯坦布尔姑娘小曼,可以讲英文的库尔德人男导游Yashir。
第一天的行走不大顺畅,尽管拿着相同的行程单,我们和导游的理解有着不小的差异。也许是我们这一组人的需求与其他旅行团太不相同,彼此都不大适应。原以为导游会给我们以指引,结果,张工所做的图文并茂的精美小册子成了导游的指导手册。
走前所做功课甚少,幻想着仍会碰到一位如在意大利遇到的对欧洲历史、文化、宗教了如指掌的导游。但是这一次,显然期望落空了。眼前这位美女,全然不象对上述事情有半点兴趣的样子,对我们所问的任何相关问题,直接抛给男导游。
临时抱佛脚都来不及。算了吧,总算带着眼睛。还有心。
上船前,我听到小曼说,恰纳卡莱就是特洛伊Troy----那场著名的木马屠城的发生地。十分困惑,地图上明明另外有Troy这个城市,离恰纳卡莱十分近。
与他们坐到一处,十分自然而然地闲谈起这个问题。美女大为紧张,问我:你们是想两个地方都去,都拍照片吗?
我啼笑皆非,赶忙安慰:其实我哪里都不想去,只想搞清楚究竟是一处还是两处地方。
美女松了一口气,转头问男导游。这个心理学专业的姑娘也算性情中人,从不掩饰自己的半点情绪,一路上我们自觉担当起安抚她的角色。
Yashir十分耐心,尽管英文有浓重的口音,一点不影响我们的交流。原来这两个地方确是不同的两处,特洛伊距恰纳卡莱十几公里,只留一处很小的遗迹。倒是恰纳卡莱,电影《特洛伊》在此选外景,一个用作道具的木马至今仍在城里,成了旅游景点。
在欧洲一天的奔波后,我们又回到亚洲。
恰纳卡莱Canakkale是个海边小城。虽然地处亚洲,城镇风貌却更似欧洲。也难怪,公元前550年前,小亚细亚沿海一带是古希腊的殖民地,包括恰纳卡莱在内的今天土耳其爱琴海、地中海、黑海沿岸都在其中。
放下行李立刻冲上街头,六点左右时分,街灯亮起,店铺已在陆续关门。街角清真寺的高塔传来祈祷声,不由引人朝声音的方向走。仍然开门的店铺多是餐厅、甜品店、糖果店。哈,还有糖果店的城市,怎么都不会太差。


下榻的Hotel Kervansaray沿街由一栋漂亮的红砖老宅改建,是城中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boutique hotel。进入后其实由前后两栋房子组成,中间围和着一个舒适的室外庭院。室内用了不少奥斯曼风格的装饰。这样的房子,尺度小小,人不多时还是应该蛮惬意的,并不适合团队。我们入住当日爆满,check in时所有人挤在门厅只觉得逼仄。最惨是浴室水不够热,经过十个小时的航程和一整天在旷野中的寒冷和狂风的洗礼,无奈只得草草用冷水洗脸了事。
酒店旁边就是书肆。全世界的书,还是中国便宜。从这点讲,我们算是有福之人。
窗内是一间可爱的陶艺教室兼店铺。
陶艺教室门口地面的铺装。
街头性感内衣店。土耳其虽然全国99%人口都信奉伊斯兰教,却不是一个伊斯兰国家。该国政教分离,是多党派民主国家。穆斯林的清规戒律貌似在此并不十分严格。每日五次的祈祷时间,也未见大家有什么特殊举动。展示着性感内衣的橱窗,让我对这个国度和宗教有了新的认识。
恰纳卡莱Canakkale街头。
海边餐厅。太喜欢这种深沉墨兰的夜空,还有下面的灯火。据说从这里沿海边再走不远便是电影《特洛伊》的道具木马所在地,已成旅游景点。大概如中国的“宋城”“水浒城”之类,不是我那杯茶。
清晨的恰纳卡莱。钟楼是小城的标志性建筑。
建筑物的安全楼梯。后来在土耳其全境一再看到。金属螺旋楼梯,外围竖直的金属条做安全防护。我称之为“鸟笼”。通常止于一二层交界处,下面是一部可伸缩的直钢梯。平时收在二层处,紧急情况时再放下来。造价低而不占建筑面积,多层建筑可借鉴,可惜中国的消防法规螺旋楼梯不能做安全疏散用。前一晚拍不清楚,清晨特地再拍一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