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次与儿子六岁的女同学聊天,说起小孩子喜欢的东西。我发表感慨,诸如希腊神话、变形金刚、哆啦A梦、芭比娃娃这些东西,如果在当时的年龄没有经历过拥有过,那么就永远错过了,一生都不会再有。
我的童年生活在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父母除了必要的衣食和教育费用,断然不会给小孩子在其余无关紧要的事情上花钱。我度过了一个没有玩具的童年,对玩具的唯一印象就是小时在商场的玻璃柜台里见过一个眼睛可以开闭的洋娃娃,顿时走不动路,小小面孔紧贴在玻璃上挤至五官变了形。直到妈哄我说会做一个一模一样的给我才依依不舍走掉。后来那个传说中一模一样的洋娃娃自然是没有见到,但自此我对玩具淡了下来。直至今天,看许多女朋友的房间里满坑满谷毛茸茸的公仔,我仍是毫无感觉。
女同学对我说,不会的,养个孩子,所有这一切你都会重温一遍。
两个月前被小侄女恶补一课,刚才知道风靡了小孩子甚至成人世界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郎》。小女生四岁生日,我没有时间去给她挑礼物,正好木偶剧院首演人偶剧《喜羊羊与灰太郎》,急忙去订票。一个月前第一次订票,当时票已告罄。告诉小女生这个消息时,她刚睡醒,还带着困意,奶声奶气地仰着头问:那你为什么不早去?看着她因困意勉强支撑不停眨巴的大眼睛忍不住流露出来的失望,我心备受折磨,下决心出尽百宝也要为她搞到票。正待动员一切人脉关系,还好剧院临时加演数场,我终于在上周买到了票。
票价决不便宜,而且每个小孩至少一个家长陪伴,所以大人们争先恐后买票,至少两张。我所心仪的皇家粮仓版昆曲《牡丹亭》不过盛惠380元,说了多少次要去看一直还没舍得。
小女生甚至还坐不稳翻背的椅子,我时时担心她会从椅背和椅座间的空隙掉下去;个子小得甚至伸长了头也看不全舞台。我索性抱她坐在我的腿上看了一个多小时。人偶出来时,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小女生都喜欢美羊羊---粉色衣服、粉色围巾、粉色蝴蝶结---和她们一样都喜欢粉色。
从没有见过任何一场演出有如此热烈的观众反应。灰太郎偷走了羊羊们的活动遥控器和许诺泡泡枪,羊羊们急得到处找不到,台下的小朋友们早就按捺不住大喊“在灰太郎那~”。羊羊们与记忆大盗们混战时请求小朋友们帮忙,所有小孩子们高举手臂---上面贴着入场式发给他们印有羊羊图案的反光贴纸---大叫着助威,帮羊羊们打败了记忆大盗。他们随着每一处音乐唱歌、振臂,随着舞台上剧情的发展大叫大笑,拍手跺脚。他们全情投入---上一次我们这样时是什么时候?是否一过十岁我们全部自动丧失此功能?
所以,当你看到那个小小女生开怀大笑,满脸通红时,一切都是值得的。
所以,正如我的女同学所言,如果你在童年错过了什么,去带一个小朋友做一次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