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万里茶路的起点为什么选在下梅

(2019-06-06 08:13:39)
标签:

历史

旅游

摄影

图片

杂谈

中国万里茶路的起点为什么选在下梅
若不是同行小伙伴的坚持,绝对会错过这个文化底蕴如此深厚的景点,虽说这里是大部分福建人都没有到访过的一个武夷山古村落,然而它却在万里茶道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原本因茶而兴的古村缘何落得如此萧条?
中国万里茶路的起点为什么选在下梅
说起大红袍可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然而提到下梅可能知道的人的确就不那么多了。早先明清时期下梅村曾经也是一个茶叶重镇,距离武夷山约10公里。清朝初年,这里成为了晋商武夷山贩茶的第一站,从此下梅村进入发展的鼎盛时期,成为武夷山的重要茶叶集散地。村前的下梅溪也成为运送茶叶的主要渠道,下梅村也因此而得名,最初武夷山的茶叶便是从这里出发,通过水路,一路漂洋过海,到达俄罗斯、欧洲等地,所以,下梅村又被称为“万里茶路的起点”。这是一条几乎与丝绸之路齐名的贸易通道。为了方便运输,村里独自开凿了一条人工的运河——当溪,这在当时是何等的功耗,由此可见下梅村当时的富裕程度了。
中国万里茶路的起点为什么选在下梅
只是在鸦片战争后,由于当时清政府被迫开放五个通商口岸,武夷岩茶只要顺闽江而下就可出口。于是,武夷山地区的茶市中心从原本的下梅转移到了赤石。由此往后,曾经盛极一时的下梅便慢慢走向衰落。如今,穿行在当溪两旁的骑楼边,沿街的商铺依旧保持了当年的门楣,当年修建的码头旧址也依旧被保留了下来,只可惜物是人非,然而对于喜欢小众路线,拍摄古建筑的游客来说,这里也成了武夷山不可多得的可去之处。
中国万里茶路的起点为什么选在下梅
江苏电视台在下梅拍摄电视连续剧《范仲淹》在这里取景的让下梅古民居首次作为外景在电视剧中得到宣传,吸引了不少对于研究明清古建筑和茶文化的游客到访。值得庆幸的是,至今整个古民居村落依旧保持了当初完好的建筑风格,对外开放的几个主要景点的雕花和结构也相当完整,并且仍旧由当地居民居住看管,这一点来说相对于目前国内大部分景点的古建筑偏商业化的氛围来说实在是难能可贵。
中国万里茶路的起点为什么选在下梅
和那些千篇一律打造的知名古镇不同,这里还保留了村民生活最初的模样,在河边洗衣,在廊桥摘菜,孩子们到处追打嬉闹,每到夕阳西下家家户户也是袅袅炊烟升起,相当的原生态,总感觉住在这里的人幸福感很高,没有城市里的是是非非,也没有摩肩接踵的游客打扰生活,相对而言商业气息很淡,所以这里的村民对于到访的游客也是格外的热情。
中国万里茶路的起点为什么选在下梅
村中大部分的古建筑都保存的相当完整,邹氏家祠,是闽北茶商邹家的祠堂,也是整个村子的标志性建筑。家祠的门础上,立着一对抱鼓石,构成了“户对”,门楣的上方原来是四只半尺左右长的雕花石柱,叫“门当(或门簪)”,门当户对是建筑部件,起着镇宅求安的作用。老宅结构以砖木为主,石砌墙基,柱础以木为主,形成了下梅民居的独特风格,古民居“三雕”景观资源尤其丰富。
中国万里茶路的起点为什么选在下梅

中国万里茶路的起点为什么选在下梅
邹氏大夫第是邹氏祖房,宅第大门口地面由青石铺设,两旁的拴马石和旗杆石仍保存完好。值得一提的是后花园小樊川的一堵双面镂空雕刻花墙,为目前中国建筑史上最为精美,保持最为完整的,也是面积最大的砖雕结构。
中国万里茶路的起点为什么选在下梅
下梅村古老的街道既狭窄且幽长,大多仍旧延续了土路,或细碎石路,好在沿溪的街道大多搭建了雨棚,即便是雨水时节到访也不用太过于担心会淋湿,反而假如下雨天到此徜徉悠悠古巷,更可以品味古民居的风韵,细细感受它曾经的辉煌。
中国万里茶路的起点为什么选在下梅
如果你早已厌烦了那些商业气息浓郁的古镇,如果你对于古建筑有着浓厚的兴趣,那么来武夷山可千万不要错过下梅古民居这一站,是茶叶让世界了解了中国,是下梅让中国的茶叶扩散到世界各地,作为万里茶道的起点,这里不仅是武夷山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让世界了解中国茶文化的重要一环。
作者简介:上海冷空气 (摄影师、旅行家、自媒体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