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且骂且珍惜

(2020-04-11 15:29:21)
分类: 世事评点

且骂且珍惜

/忧者无忧

 

若非这次灾情,若非那些达瑞,若非铺天盖地针锋相对的网上激辩,我对芳姐着实孤陋寡闻:只知其名,不知其文。

现在,知道了她的笔名本名,知道了她的年龄级别,知道了她的部分书名。喜欢读文和码字,让我对能写出有厚度、有温度、有力度文字的芳姐,很是仰望。

是微信推送,让我读到了三五篇达瑞。是微信推送,让我得知达瑞引发的激烈争议,产生的巨大影响。

但我无意循迹觅芳。我一贯低冷,鲜有痴迷。诺奖莫言,也不曾使我痴迷。史上N大名著,我也并未读过几本。

若说小说创作,若说宏大叙事,那是需要艰苦构思、艰辛堆砌、艰难出品的。若说写达瑞,对已然够格的作家来说,则是小事一桩,比随想、随感、随笔还要来得容易。

信息如此发达。即使足不出户,仅靠一部手机,也可以把主题达瑞写得源源不断、滔滔不绝。禁足的芳姐,能够写出6013万字的江城达瑞,不难理解。

“丢丢和TA的崽子们”,能让我这个文字爱好者写出16篇千字文来,何况已被公认、很有成就的作家芳姐?

从看过的几篇达瑞看,芳姐的文字是沉静温和的。她所记录的,是透过电话、电脑、微信、窗口而“耳闻目睹”的“真相”,而这些"真相"未必全部与事实相符。

当然,无人能够全部相符。芳姐也不例外。从我所感知的情况看,芳姐达瑞中成为焦点的“不符”,一是逝者手机遍地,二是医者犹生被死。

文学作品,包括所谓纪实文学,均为“我手写我心”,都是主观的产物,都承载着个人立场、动机、情感。作品的素材、观点、文字,都经过了主观的选择与取舍。“客观记述”并不客观存在,也还是主观表达、主观取向。

悲惨是灾情的真实一面,灾情制造了无数悲惨。达瑞所呈现的悲惨,在读者中引发对立性反应:共鸣,强烈共鸣;反感,强烈反感。

芳姐达瑞不会是“纯文学”。无论承认与否,这些达瑞都是涉政的,或者都是“被涉政”的,总之无法超然“政”外。达瑞触及触动触碰的不止心情,还有政情。

达瑞在美欧而非国内超速出版,已在网上预售。这是商业行为,但这并非只是商业行为。信不信由你。

“极左”骂得一塌糊涂,被骂得一塌糊涂。对骂能成气候,是因为还有让你对骂的气候。

且骂且珍惜!

2020/4/1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家乡漫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