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恼人的误读错读和糊读

(2015-07-03 16:18:20)
标签:

情感

分类: 人生参悟

恼人的误读错读和糊读

文、忧者无忧

 

部队官兵来自天南海北,且流动频繁。因而,最通行最规范的交流语言,便是普通话。按说,经过长期的部队环境熏陶,我的普通话应该讲得很好,可事实上并非如此。

我的普通话只能算“凑合”。至少在个别字词的音调表达上,是无法达标的。而且音调不准的症状比较顽固。外人可能对我的一些字词音调感到意外、困惑或不解,但从未有人正儿八经地给我指正纠正过。我理解,他们没这个义务,大概也没这个兴趣,这个愿望。或者,他们的不指不纠,干脆就是在照顾我这个“发言人”的面子。

能对我不正确发音及时制止、批评与纠正的,是妻子与女儿。尤其是女儿,对我个别字词的“古怪”音调,除了早期的笑话、纠正之外,后期还有了鄙视、厌烦之意。这不,在外学习一年多的女儿,近期回到了身边。前天,当她再一次听到我某个顽固不化的音调时,毫不掩饰自己的恼火之情:“爸!!!那啥啥啥,给你纠正多少遍啦?!怎么老是不改呀?!你能不能好好想想再说出来呀?!难听死啦!!!!”

女儿发火,看似无礼,却也有理。因为她指出的那些问题,都不是什么新问题,都是被反复多遍指正过的老问题。我对这些问题,也早已有所意识有所认识,但一直未给予足够重视,未进行坚决整改。面对老爸的屡教不改,女儿着急生气,也是情有可原啊。这一次,我决定接受批评,作出实实在在的改进。

昨天、前天,通过个人自查和邀请妻子指点,我对自己较多出现的音调误差进行了大致梳理,感觉突出问题如下:1、混淆了个别zh-ch-sh与z-c-s。比如“查找chazhao”变成了“ca枣”,“擦ca地”变成了“cha地”,“搜查soucha”变成了“搜ca”,“稍带shaodai”变成了“sao带”,“胖瘦pangshou”变成了“胖sou”。2、混淆了个别u与ou。比如“组织zuzhi”变成了“zou织”,“速度sudu”变成了“sou度”,“数量shuliang”变成了“sou量”,“走路”变成了“走lou”,“建筑”变成了“建zou”。3、混淆了个别ei与en。比如“内nei部”变成了“嫩nen部”,“党内nei”变成了“党嫩nen”。4、总是把“解”读成另一个我无法用拼音或汉字表述的接近读音。5、个别字的声调拿不准。

反复使用“个别”一词,是为了慎重表述问题的“严重程度”。到底怎么个“个别”呢?我想用数字作个说明:一篇平常的千字文,出现上述情况的误读,大概不会超过五个字。也即:误读率在千分之五以下。而说话或者读文时,若我稍加注意或者有过预习,误读率会更低。

上述谓之“误读”,而非“错认”、“错读”。这里罗列几个自己想得起来的,已经认识到的错认错读。1、戏谑xue4,曾被我长期读作“戏虐nue”;2、自诩xu3,曾被我长期读作“自羽yu”;3、皈gui1依,曾被我长期读作“扳ban依”;4、荤hun1菜,曾被我长期读作“晕yun菜”。

意识到“戏谑”被自己错认错读,有点曲折,有点喜感。话说前些日子,与妻子一起收看某个节目,漂亮的女主持人陈述某事时使用了“戏谑”一词,读谑为xue4被我们夫妻听得真切,并一致认为该主持人没文化,怎么能把nue读作xue呢?随后为了弄清真相,我在电脑上仔细核查了谑的读音,却原来,是我们夫妻自作聪明,共同冤枉了主持人。

意识到“荤菜”被自己错认错读,源于一次家庭聚餐。话说某个春节,我们邀请朋友一家来家聚餐共度除夕。在摆放菜品过程中,我一不小心说出了“晕菜”二字,被妻子与女宾听个正着,她们先是意外,随后意会,然后哈哈大笑。女宾很机智,一句“忧哥真幽默”化解了我的认字危机。而事实上,当时,以及补叙这个故事的此时,我还是有些脸红心乱的。

“自诩”和“皈依”的知错改错,得归功于我的妻子。我已记不清在外人面前是否“自羽”和“扳依”过,但我清楚地记得,是妻子与我聊天过程中,发现并指出了我对“诩”和“皈”的读音错误。露丑露在妻子面前,还不算太丑。

介于误读和错读之间的,还有一个“糊读”。个人读书看报上网时,常会发现一些自己不认得或者拿不准读音的字。但由于偷懒、不方便等原因,也就含含糊糊一看了之,不做查对。下次遇见,同样不认得或者拿不准。

由于工作需要,自己有时会当众阅读一些文字材料。为避免在公众面前露丑,一般情况下,我会对相关文字进行预习。若有含糊之处,我会提前查对并标注出来。个别情况下,懒得查对准确读音,我会用熟悉的词语加以替换,把心里含糊、拿不准读音的字词遮掩过去。

(2015-7-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