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烟进行时(2)
(2014-11-27 14:33:52)
标签:
佛学烟量生理和心理进行时晨起 |
分类: 人生参悟 |
戒烟进行时(2)
文、忧者无忧
继续说说戒烟那点事。自问自答,叫做设问。
1、我为什么要戒烟?因为,仅仅因为,我自己想要戒烟了。没人逼迫我,没病逼迫我,没钱逼迫我。抽了大约30年的烟,除了牙黑、口苦,刷牙恶心、吃饭不香外,身体并无其他不适,每次体检都顺利通过。但现在,我确实抽烦了,想要更多呼吸清新空气、品尝香甜美味了,想要体会眼前无烟雾、血中无毒素的生活了。
2、现在戒得咋样了?即使按照起初的设想,现在也未到彻底戒断的时候。虽未戒断,但一直在进步中。每天的烟量已由先前的20支压减至现在的5支。换言之,一盒烟可以抽上4天时间了。这与戒烟前相比,算得上沧海桑田、天上人间了。这5根烟的大致安排如下:上午2支,下午2支,晚上1支。我抽这些烟并不刻意回避他人“偷着抽”,我只是在自认为可抽、该抽的时候,按计划抽烟罢了。
3、以前是怎么抽烟的?除了睡觉,每天的时间被抽烟占得得满满的:起床至早饭前2至3支;上午、下午、晚上各6支左右。晨起烟、饭前烟、饭后烟、觉前烟,是必不可少的。有时,还会抽起夜烟。坐时抽,走时抽,躺时也抽。家里抽,单位抽,车内也抽。机场抽烟区抽,车船过道处抽,景区偏僻处也抽。一般情况下一天一盒,但特殊情况,比如喝酒、打牌、写材料时,会抽得更加凶狠些。
4、生理关、心理关怎样迈过?戒烟要过生理和心理“双关”,据说这是一位抽烟的文化名人总结出来的,我比较赞同。一个长期抽烟的人,必然在生理心理上与香烟形成了某种依赖与平衡。突然戒烟,必然打破业已形成的依赖、平衡,很可能引发不适甚至更为严重后果。我听说过“戒烟-早逝”的事。我无意也无力验证事件的真实程度、逻辑关系,但想来并非空穴来风、毫无道理。我对断然戒烟可能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失衡”有所顾虑,因而采取了“递减式”戒烟法,以期在缓冲中形成生理和心理新的平衡。1个半月来,我的身体和心理并无明显不适或太大煎熬。
5、这段时间是否经历过诱惑考验?经历过,但我是胜利者。领导、同事、朋友递烟我不抽,他们多数不勉强。酒桌上,别人抽烟我不抽。给别人敬过烟,但我态度明确不陪抽。戒烟刚开始时,压减烟量相对容易,因为绝对值大;但烟量减至六七根时,如何再往下减,难度变大了。斟酌之后,我决定从本周起减掉晨起烟、睡前烟,现在看来做到了。不仅如此,我还为下一步的继续减量做好了准备:尝试着间隔四、五个小时抽支烟,也成功了。如此,我会在适当时候,把烟量压减至日抽3支,上午、下午、晚上各一支。
6、我为什么想要直播戒烟?我觉得这是件有趣有益的事情。社会上烟民很多,成功戒烟的烟民也不在少数。有的选择了“断崖式”、“归零式”戒烟,而且成功了。我个人觉得有危险、做不到,因而选择了“缓坡式”、“递减式”戒烟,能否成功,要由“将来”说话。现在可说的是,我已取得阶段性成功。我想把自己的戒烟过程和感受及时、真实、鲜活地记录下来,立此存照,权当备忘。如此大张声势,似乎有些悲壮。但我切实想要来一次“悲壮”的戒烟。有人调侃说,“能够成功戒烟的人,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我现在只求“成功戒烟”而已,至于“还有什么事情”,暂时并无考虑。
7、有什么阶段性“戒烟”感受?一是烟难戒。不抽烟的人,轻易不要沾烟惹烟耍烟。在我看来,吸烟戒烟是程度和症状稍轻的吸毒戒毒。吸烟是一艘贼船,易上难下,易去难归。二是烟该戒。至少截止目前公开发布的研究结果表明,抽烟有百害而无一利。控烟禁烟是世界范围内的大势所趋,而中国政府、中国官员、中国民众的“烟文化”落后,有逆流而动、逆势而为之状,不以抽烟为耻、反以抽烟为荣,不以抽烟为害、反以抽烟为益。抽烟者不把害己害人当回事儿。三是烟能戒。国家应立法控烟,个人应立志戒烟。仅就个人而言,有所自觉、有所坚持,实现戒烟并非天方夜谭。戒烟应启动于“烟病”未发之时,别把自己逼到必须“谨遵医嘱”之时。
(2014-11-27)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