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写游记
(2012-04-22 14:47:56)
标签:
杂谈 |
分类: 山河履痕 |
不敢写游记
文/忧者无忧
这些年来,游逛过许多地方。截至现在,在大陆的省份与直辖市中,未曾涉足的地方还有:西北的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南的西藏,东南的福建和东北的吉林。梦想着能有机会,到这些地方也走一走。
喜欢走走看看,却从来不敢动笔写游记。琢磨其中的原因,是感觉自身文化积淀严重欠缺,对目力所及,看不透,想不清,道不明。因而,只能止步于走过、见过、想过。
走过、见过、想过,这种游逛,也让我充满快意。但我无力将这种快意,通过文字,清晰而真切地表达出来。更无法保证,勉强写出来的文字,会给阅读者带来乐趣与收益。所以,游虽游矣,记却不曾记。这是一种尴尬。
比如爬过一座山吧,其壮美其秀丽其挺拔其险峻,我是能够收入眼中的。但我的笔,无力将其转化为传神的文字。我只能“看”到它是怎样的,却无法“说”清它是怎样的。眼虽见之,口难言之。
比如进过一个庙吧,见得到殿堂,见得到塑像,见得到香火缭绕,见得到访客如云,但我无力分解佛祖、菩萨、禅宗、金刚、法轮、住持、方丈、舍利子等等的佛家“境界”。哪个金刚干啥,哪个菩萨管啥,此佛与彼佛是什么关系,自己是说不清道不明的。而要把他们研究清楚,不是一件易事。
比如参观过一个博物馆吧,对琳琅满目的、眼花缭乱的展品,瓷器、铜钱、乌木、化石、字画等等,我眼睛瞪得再大,也无力品鉴,无力说出一二三来。无论他们如何地历史悠久,如何地价值连城,如何地意义非凡,自己不过是云里雾里看个热闹而已。
只要有钱有闲有兴趣,人人都可以旅游的。但我能够认识到,旅游的品质与文化的贮备是成正比的。有文化垫底的旅游,才有望成为高品质的旅游。丰富自身的文化贮备,尽可能多地掌握些历史、宗教、地理知识,是变表象旅游为内涵旅游,变浅层旅游为深度旅游,变低端旅游为高端旅游,变撒钱旅游为增智旅游,变累身旅游为怡情旅游,变劣质旅游为优质旅游的必然选择。花同样多的钱,走同样远的路,看同样多的景,由于文化贮备的不同,旅游的品质也大有不同。
想起了几句话,似是刻画浅层、低端、劣质旅游的:“黄河啊,你真TM的黄!长江啊,你真TM的长!大海啊,你真TM的大!”
(2012-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