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博友谈短信

(2012-01-05 15:09:13)
标签:

梦园

问候

群发短信

祝福短信

明信片

杂谈

分类: 人生参悟

博友谈短信

整理/忧者无忧

 

按:“万能短信”博文发布一天时间后,收到47条点评。其中直接谈论“短信”的42条。

现原汁原味整理如下,方便以后再做感悟。自己为何写,如何写;收到了什么,悟到了什么。

谢谢大家!

 

1、粑粑:一条简短的短信包含了很多的祝福。

2、飞扬:万能短信不万能。无奈的社会,淡情的时代。

3、天一:有,不好;无,则不行。

4、仁锡:这些短信,真的没有多少意义了。

5、土司:这种事不能较真,但群发似乎总是不妥。

6、丛利:有点以不变应万变。更是无可奈何。

7、飞鱼:呵呵,收到这类短信就一笑而过。我一般很少群发短信,一人写一个不一样的。

8、张解:原创价更高,信息如此,写博如此,万事何尝不是这样。

9、船长:感同身受。收到类似的短信,一删了之!我从不回复,久而久之,“朋友”少了,清静了许多。

10、荣华:有些短信确实没有新意,很烦人的。明信片我还是很喜欢,孩子给我寄来明信片时我很激动。

11、步行:对短信息.我的原则是:原创的.一律回复!群发的一律不理!

12、孚骥:有时也是一种无奈呀。

13、老郑:没有情感内涵寄托在内,这短信就是应景的东西,无趣。
    14、屯子:短信字越少越显亲近 这是最近的说法。

15、路过:看完以后乐了,到现在为止,俺还不会发短信呢。

16、观石:对方名、自己名、无他字,特感动。

17、如一:管不了别人,自己出于真心便好。他群他的,我单我的。

18、大顺:以不变应万变,好朋友都提前电话寒暄,一般的朋友转发好短信了!

19、绿水:不知什么原因今年的圣诞和元旦我均没有收到短信,有些伤感。

20、梦园:短信不在多 , 只在真!

21、博心:其实简单问候就足够,是个心意。我从没注意过短信的内容有多好。

22、月牙:我喜欢指名道姓的朴素问候。

23、韵荷:虚情假意的问候不要也罢。

24、嘎亮:能经常想起还算是朋友!

25、阳光:我从来没有个这样的困惑,朋友来了短信,欣赏佳句,乐在朋友记着俺。

26、化林:朴素的问候,总要胜过华丽的抄袭。

27、蚬子:咋说呢,现在收到祝福短信,大约不必看内容,只要看谁发的,知道人家偶尔还想起你,就行。

28、海鸥:海鸥不喜欢发短信,你在节假日不会收到海鸥的短信,相反,我倾向于写信。看起来是落伍了,却有点反璞归真。

29、子鱼:群发短信既是信息时代的无奈之举又是必然选择,除非自己不辞劳苦,又当别论。怎么做都能理解,谁又不是这样呢。

30、蓝天:有比没有好,至少别人还想得到。能原创最好,但改编一下词能达意就好。朋友间以前都寄贺卡,自有了短信,轻松了许多那多好!哈哈,要求别太高哦~~特别如你几百号的朋友,即使群发也够累哈!

31、梅筇:现在节日我基本不发短信,一般的朋友不见得收到短信就开心,真正的朋友不在意你是不是记得他,而且还可以避免造成移动和联通的网络堵塞。

32、梅子:这两年过节,我极少给朋友发短信了,祝福只是在心里。朋友发给我的也不多,不管内容如何,我都开心,毕竟他们都想到了我。

33、疙瘩:以前写信总感觉是自己留下的痕迹,现在键盘敲出的都是一样的!对于朋友的祝福,哪怕四个字“节日快乐”也是自己打上去的,那样感觉还能残存一些真实!

34、惊梦:我也有和你一样的困惑。每次收到群发或转发的祝福短信,一点也开心不起来,所以自己从不发那样的短信。对好的朋友,宁愿原创几句简单的玩笑话,也不愿发那些华丽的应景话。

35、小虎:我手机里的朋友也是三五百个,那天,我原创了一段短信,选择了150个值得发的人发了,结果,他奶奶的,收到不到10条。。。我发誓。。。明年,明年,明年,我继续发!

37、仙掌:其实真正的朋友,问候不问候一样是朋友,就是那些模棱两可的,在节日里不问候一下,时间久了就没有往来了,我不太赞同节日里短信跟轰炸机似的,无非是给移动或联通赞助些费用罢了!

38、老痴:在电视上看过一些专门采访网络写手的节目,感觉他们都是一些无趣的卖文的人。因此从来不用那些疑是他们所写的无聊怪话。 无忧说得对,又明白了,乱转的的段子,真是不温馨。还是慢慢地一句句想念着朋友,一字字写些祝福。自己也能享受思念朋友的快乐。 就算是群发,也一定要自己说自己的心里话。

39、北盘:太累!你就不能世俗点儿?你就不能淡然点儿?我的手机里有上千个名字,不分类、不划组,不设限、不屏蔽,全凭自己久存于心的那份固有的掂量。这个世界原本纷繁,这个时代原本多样,你何必要求它纯之又纯?提醒你,群发时最好别一次发完,小心移动错判你做广告,断了你的群发功能。哈哈

 

 

40、雨印:提到这个,我想起去年过年时遇到的一件事。手机响,看到熟悉的号码是很要好的一个朋友发来的。阅读,原来是那种言词华丽的祝福,再往下看,这个糊涂的朋友竟然在转发时忘记改姓名,下面的属名应该是他的朋友的。看过,心里突然不是那么舒服。我宁愿他只发“新年快乐”四个字。
    41、爱家:我也有这种感受的。这几年每到年三十晚上会收到几十条朋友的短信,可是很多都是相同的“漂亮”文字,可这种“漂亮”却让我感到极不爽。我喜欢看到朋友给我发的简单却发自内心的祝福,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漂亮”的网络祝福语。
    42、蓝莓:哪怕短短的几个字,确实发自内心的真诚祝福,那样会感到很温馨温暖!接到类似网上下载转发的短信,虽然辞藻华丽,但感受不到真情,不太喜欢!又想,当今的社会,人们生活的节奏非常快非常忙碌,逢年过节能被人记起,能给你发个短信,心中也就算温暖吧!

 

老忧的部分回复:

1、一字字一句句写给一个真切具体的人,哪怕辞藻不够华丽,也是暖人心的。

2、华丽的词语,代替不了诚挚的感情。

3、信息时代,情感速成。

4、“应景短信”,这个表述好。

5、“残存的真实”,赞!

6、短信重在情感真挚,不在词藻华丽。一个昵称,一句入心的问候,都会让人温暖。

7、万能短信,是没有称呼的。最多可以用个代词吧,但又不是特指的代词。比如“你”或“您”的背后,还不知藏着多少人呢。

8、收发短信,分类对待,也就应付自如心态安然了。

9、对于收到的短信,得分出个最高期盼、一般期盼、最低期盼什么的。

10、回不回在他,发不发由我,得把握主动才是。

(2012-1-5)



   此帖下部分新的点评,也收录于此:
   1、友文:童子何知,竟也明白礼尚往来的道理!我喜欢给人发短信,主要是自己写的歪诗。对于经常不回复我的人,我会毫不可惜地把他从我的手机中删除。

   2、觉罗:我的原则是:工作关系的人一般选择群发或转发短信,真正的至爱亲朋就一定要发简短但却真实的原创。这不是厚此薄彼,这是真正的亲疏远近之分。说真的,我现在已经有些抵触节日短信了。这个新年没有主动发一个短信,收到了的就回复简短的感谢与问候。

   3、海韵:一直以来,只要发短信,我都会自己写,哪怕只言片语,那是我的心意,我不在乎对方看了短信有什么想法,我只在乎对对方的一份尊重。如果没有时间,我宁愿不发。如果朋友发来的也是自己写的,我会非常开心地给予回复。真正的朋友之间需要的是真诚的情意,不是“应景”的问候!

   4、飞静:相信老忧虽然把这个问题拿出来讨论了,也依然没有找到自己满意的答案吧,因为依老忧的做人原则是绝对主张原创的。可是老忧的朋友又实在太多,三百多个!如果是年三十的话,你吃过年夜饭就开始给朋友们发祝福,估计你发到新年十二点的钟声响起,也不会发完。呵呵,的确是个问题哟。可能像我这样好一点,朋友就三、五个,人人都可以得到我与众不同的原创祝福,生意场上的我一概不发,以免有拉生意之嫌。这样相比之下就轻松了许多,发祝福的时候自己也能跟着开心,可是多了之后就感觉是流水线上的任务。

   5、花汐:大年三十的晚上我喜欢坐在沙发上一条条编辑发送短信,不多也就几个字,无非是祝新年快乐,万事如意之类,但却融进了我的浓浓情思和真心祝福。想象着他们收到后的欣喜,我自己的心就先甜蜜蜜喜滋滋了。

   6、行走:马上就要过年了,这种应景短信又要启动了,说实在,可能大家都不太喜欢,可又要应景,实属是无奈之举。原创的,真意的,喜欢。

   7、明章:原先我也自创短信,在节日有针对性地发给亲友故交,后来,觉得那回复的群发短信实在是浪费大家的财力,却肥了移动公司,就能省即省了。

   8、素心:短信出于真诚,暖心;从众随流,无义!

   9、嘎亮:看来以后还得返璞归真!今年我又收到几封明信片,感觉特温暖!

   10、临风:群发确实提高效率,但却降低情感度,长此以往,短信的功效必将衰退。

   11、田园:只要心是诚的,原创、转发都可。

 

        老忧的部分回复:

        1、短信,是文化快餐的一种。

        2、应景,无奈,两难,尴尬。这可能是目前短信的缩影。

        3、我们在短信中看到的单数的“你”,其实是复数的“你们”。

        4、手写体的明信片,亲切。制式的明信片,也没什么意思。

        5、“流水线”短信,一种形象生动的表述。

        6、我有着固执的原创情结。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一对一。少数情况下,对自己比较得意的原创,也会群发。但,从不转发。多数转发的短信,让我漠视。觉得还不如我写得好呢。

        7、这个元旦,我一条未写,一条未复。连一声谢谢也没有!我比你(觉罗)抵触得还要厉害!

        8、手机中的一些姓名,大概类似于“鸡肋”,留之无益,弃之可惜。但实质上,有的人,也许此生,不会再有往来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