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冷人冷事

(2011-12-11 21:06:48)
标签:

张解

西沙

“人瘦”之痛

毕业分配

秉性

杂谈

分类: 人生参悟

冷人冷事

文/忧者无忧

 

本来,想以“冷人无忧”、“冷人老忧”、“我很冷但我很真诚”为题的。下笔之后,落出了“冷人冷事”四字。也就这样吧,“冷”着便是,便好,便成。

这个“冷”,不是指当下寒冬的气温。想要说的,其实是自己秉性上的“冷”。曾经许多次思索过自己的秉性,尝试着以简短准确的字词作出个自我鉴定,一直没个满意的表述。那天,张解网友在《“人瘦”之痛》后留下这样一条评论:“你的文字很好,就是让人感觉有点冷。”

“很好”之评可以另议。这个“冷”,着实让我兴奋。久思而未得的自我定性,便是它了。我得谢谢张解,无意中消解了我的一个困惑。表面上,张解评价的是我的文字。本质上,评价的更是我的人品,我的性格。我的文字,自然因我的思想、情感、秉性而来。文如其人,斯言不虚。

回想若干年来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语所作所为所经所历,似乎便贯穿着一根“冷”线。以“冷”作为前缀的词语中,冷淡、冷清、冷峻、冷静、冷傲、冷漠甚至冷酷,都能较为准确地传递我的生存信息。

记忆中,小时的我,“应该”是个表情冷漠、待人冷淡的人。具体表现,就是不爱搭理人,也不爱接受来自别人包括亲人的搭理、帮助。“喜欢”低着头,顺着墙角走路。与乡邻相遇,很少主动、热情地打招呼。这让父母没面子,不满意。母亲曾说:“你怎么见了人也不问个话呀?老是吊着个脸,好像别人欠了你什么。”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拒绝父母与兄长关爱的事来。初升高之后,祖母年老卧床(其实是炕),父亲得了高血压,母亲在艰难中操持着家庭,而我在外上学。每次回到家,母亲总会准备点“好吃”的给我,但我并不领情。常常会冷冰着脸,语气生硬地对母亲说:“别管我!不用管我!”高一高二时,利用周日,要独自一人,到数十里远的山里砍荆条。某次,因为时间把握不好,天已发暗,我仍行走在崎岖寂静的山路上。快到山脚时,听到二哥在山下焦急喊着我的名字,但我硬是不肯答应。我在心里想:“别管我,都别管我,狼吃不了我,狗咬不了我,我死不了!”见到二哥时,他要替我背荆条,也被我拒绝了。参加高考前,父亲借了10元钱给我,也被我冷冰冰地拒绝了。自己向要好的同学借了20元钱,迎接了高考。

高二时,祖母去世。我并不感到悲痛。由于要在地区医院陪护治病的父亲,也未参加祖母的葬礼。我在想:80多岁了,也该老(去世)了。她的老去,至少减轻了母亲的负担。我更加担心的是:如果再这么维持下去,母亲也会被劳累拖垮、病倒。

上军校的第二个署假,我在离家返校之时,并未向生活难以自理的瘫卧炕头的父亲告别。我不愿看到他的病体他的愁容,不愿让他因儿子的离开而伤感。此次不告而别之后,我再也未能见到父亲。那年冬季,他病逝了。家人对是否告知我,有些分歧。但经过商议,还是决定发电告知。当收发室通知我有电报时,我已心知:父亲走了。之前,关于父亲的“走”,已在我脑中盘旋过多次。无钱医治的病,能够拖得了多久呢?本来,我是可以赶回去,在封棺之前见上父亲一面的。但我并未急着赶回。封棺之后,我回到了家。在父亲的灵柩之前,我不哭,不问,只是磕了个头。这件事,在《22年打不开一个心结》里,曾经写过,现在不说了。

在军校毕业的分配问题上,我的表现也很“冷”。叫冷淡、冷漠、冷静,都未尝不可。当头脑活泛的同学“找人活动”的时候,我出奇地超然。找什么找啊,“你”(学校)想把我分到哪里,“你”就分到哪里。只要别人曾经生存过的地方,我都能接着生存。“你”总不会因为我未曾“找人”或“找你”,给我创造出一个无人生存过的地方吧。高山、海岛,所谓的艰苦,于我而言,都无所谓。我还想去战事紧张的南沙西沙呢,“你”未必有能力把我分配到那里。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你”去!

军校期间,在党的门槛里转了一圈,又转出来了。党支部已经研究通过了我的入党问题。但党委研究时,认为我上个学期曾经有一门功课不及格,不符合“条件”,未予审批。这个说法,这个结果,我认!临毕业,教导员向我表示,可以把在校期间的表现,写成证明材料装入档案,方便以后入党。我说:“不要写。到部队后,从头开始。”

军校期间,也有与女生交往的机会。与其中的“个别人”,来往还比较多。但自始至终,我都不让这种交往向明确的恋情发展。我认为,暂时的都市生活、大学生活,不会是我最终的落脚点,不会是我生活的常态、定型。我的“常态”、“定型”,是在毕业分配之后。南方或者北方,海上或者陆地,山沟或者都市,都只能在毕业之后才能明朗。那时候,才可以确定情感的归属,因为那时展现的才是真实生存状态。也就是毕业分配到老铁山,在那个山洞工作半年之后,我与其中的某位,确定了恋爱关系。现在,她已成为我的妻子,我们的女儿已是大学生了。

工作之后这些年,我在人际交往、个人发展上,也表现得比较“冷”。尤其是对可以决定自己前途命运的领导,我没有表现出多大的“热情”。我尊重领导,但我不会讨好领导,不会巴结奉迎,不会请客送礼。不卑不亢,是我处理与领导关系的法则。我相信领导总体上比我高明,但从不相信领导的一言一行都比我高明。领导可以命令我如何做工作,服从命令是我的天职。但,若非军令,“你”不可以对我傲慢,对我无礼,对我颐指气使。我会对领导的言行,作出自己冷静的判断,不会盲从,不会低眉顺眼点头哈腰。在个人的成长进步问题上,我挺直了自己的腰板,保持了自己的尊严,争得了自己的主动。

对待同事,对待部属,我也保持着自己的“冷”。虚伪的热情,不是我的选择。人之于我,热情的虚伪,我能心知肚明。我不一概拒绝别人的美言,但我对美言保持着自己的清醒,我会“打个折扣听表扬”。我能真诚地为人做自己应做的事,但我懒于向别人展览真诚,懒于在展览中讨取欢心与感恩。即使别人不知情、不领情,甚至因误解而抱怨,我也坦然受之,一笑了之。除非特殊场合特殊时机,我无意表白、辩白和漂白自己。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在与妻相携的过程中,也有些“冷”,暂时不做一一表述了。现在,我能认识到“冷”的利弊得失,尤其能认识到“冷”的弊与失。“冷”,也许是一种生活的缺陷与遗憾。但,已经发生的事,也已无法挽回或者扭转了。如实陈述了自己的“冷”,这让我感到轻松。

(2011-12-11)

 

老忧补注:生活有四季,此谓“冬”之歌。可能给博友带来些寒意,请谅解。我只是想要小小地查寻、揭示一下自己的“病灶”而已。其实,我的生活,主要呈现的还是暖色而非冷色。相信大家通过我的博客文字,更多感受得到的是温暖、快乐、积极、良善与正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