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友论“鸣”
(2011-10-09 13:12:50)
标签:
海伦《古文观止》不平则鸣博友沉默是金 |
分类: 读书随笔 |
博友论“鸣”
整理/忧者无忧
老忧的《不平则鸣》,是在这样一种心境、背景下产生的:1、心有不平,但懒得鸣。鸣也无益,鸣也无声。2、世有不平,但懒得鸣。鸣也无力,鸣也无功。3、头绪纷乱,环境混乱,无法静心作文。在写什么,怎么写上,有许多困惑。博客久不更新,又有些对不住自己,对不住博友。懒人有懒福,懒人有懒法,于是想着用过去写于书边的随笔凑个数,更个新。翻出了《古文观止》中的韩愈此文,发现书边文字稍做整理,便可单独发文。于是,《鸣》文诞生了。
文字发布后,我未多处走访。更多情况下,只是做些回访,以示对博友留评的尊重与感激。大家留下了许多精彩的评论,使我对“鸣”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受益匪浅。现将各位的“鸣评”整理如下,既表敬仰之意,又做深思之状。
总的看,正如素心所言:一个“鸣”字,千姿百态。
(一)鸣的内涵
海伦:鸟儿虽小,它耍弄的是整个天空,鸣……
酸风:夫不平者,焉在强势?皆弱势者也。弱势之于强势之撞击,不得已而鸣之。积蓄得久,鸣之愈烈。所谓一鸣惊人者也。为强势者,宁不慎乎!
陵子:沉默是金,鸣是玉,金声玉振。
明章:手被石头压了,小疼则忍,大痛也无须矜持,“啊呀”!
天一:和谐的谐就是指的鸣。
顽石:人人有话说,社会才和谐。高压维稳是不可能带来和谐的。
临风:前段时间,听一朋友说起南方的某政府机关竟然让工作人员登记是否有微博和博客,管得也太宽了。言塞乎?言塞也。
红尘:是呀,鸣是一种发泄。
(二)鸣的态度
啊五:只要自己鸣得舒服,管他平不平。
韵竹:所谓鸣不平,看来还是气不过,鸣出了,气顺了就行了。
叶子:当初说百家争鸣的时候,还以为真的能百花齐放呢,后来知道,这永远只能是个神话。
粑粑:鸣得有道理,就鸣。
土司:解说了不平则鸣,可就是不鸣!
咖啡:我一般都不选择“鸣”,与心情无关,与水平有关:不善于“鸣”;更主要的是觉得造化不够:“鸣”了无用。
老忧:平不平,那是外界的事;鸣不鸣,那是自己的事。
梅子:有鸣者,赏之,悦之。鸣得现实,更愿支持之。
丁丁:不平则鸣。咱们的社会有先进的制度作保障,平着呢,所以俺就不鸣了。叫您鸣也不要鸣,57年是明证。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啊。
仙掌:不平则鸣也是对自己情绪的一种释放,但要适可而止。
老牟:想鸣,没有水平,想鸣,没有胆量。
沟通:有些人喜欢鸣不惊人誓不休。
飞鱼:我倒是想“鸣”,可我没有要“鸣”的本事呀!
(三)鸣的艺术
思绪:不平则鸣,已有不平在先,该如何鸣才能达到平,不易。
飞扬:不平需鸣,鸣,需要掌握时机和方式,方可抵达。
子鱼:朋友不仅把鸣解得好,还给闻者指出听鸣之道,当谨记。然,权重位高,自视了得的人未必善听,善闻。此时,则鸣过无痕了。
韵荷:不管如何鸣,总要有个底线,拒绝颓废邪恶和无聊。
黄昏:不平的事太多,想鸣有时也鸣不过来,有为自己鸣的,也有为别人鸣的,如果大家都可以放开胆量鸣,那这个社会很多病可能会在鸣叫中痊愈,可惜,很多时候,大家不愿为别人鸣,只愿为自己鸣,而且鸣的效果好像也各不相同,人微言轻,还是知趣点,适时而鸣吧。
花间:鸣前要有原因,这也是动力;鸣的过程要有能力,要有水平;鸣过之后要有胸怀,要能承受。所以,有人就只能做牙疼似的哼哼了。
无风:因己而鸣为凡,无己而鸣为圣。
国王:鸣有技巧,也是一门艺术,更要讲究策略。
--------------------------------------
朋友们又做了些精彩点评,值得留存,值得感悟。
我会在适当的时候,消化吸收为一篇新的《鸣》文。
谢谢大家!
------------------------------------------
博友说“鸣”
冰山:这个年头,公鸡都懒得打鸣了。
子瞻:"鸣",得靠社会制度;有的"鸣"是不允许的。
西点:“鸣”应是个常态,等到“不平”时再让你鸣,矛盾已经激化。“鸣”是啥?就是批评啊,批评应是个常态,并受到法律保护。
鸣虫:“鸣”是一种行为,但却有多种方法和手段。
笑妈:水平不高,能力不足,不管心情,只为权利,所以,鸣!
轻扬:不平则鸣,有历史,有市场,而实际上,不平是常态,"平:只是相对的!
燃烟:不平而鸣,鸣过了还是不平。
觉罗:只要心态调整好,很多气就自然顺了,想“鸣”的冲动肯定会少多了。所以啊,还是要看大方向。呵呵。
皓清:可平不平者不鸣,难平不平者方鸣。所谓管用的不说,说的不管用!
燃烟:有的人,平也鸣,有的人,不平才鸣。鸣来鸣去,怎一个乱字?
韵荷:鸣得如何也体现了博主的内涵和修养。
月林:这世界,除了需要鸣,也需要有人听。
船长:这一回美国人鸣了,还占领华尔街!我相当的支持!
西点:中国没有华尔街,去哪鸣啊?(老忧:缺乏听鸣的胆量,缺乏待鸣的雅量。)
泡妈:虽然鸣无力也无功,但想鸣时有几声也无妨,不就活得个潇洒自在吗?
明章:人微言轻,鸣又何益?动了肝火,鸣声却早被嘈杂遮盖了。更况各鸣其声,那也不会是合唱。
陵子:今天的鸣,都是将来的历史记录。
流线:鸣,才能引起关注,鸣,有时意味着存在。
丁丁:一切人都是鸣的载体,小叩小鸣,大叩大鸣。
羊歧:鸣是本能,会鸣是学问。
竹韵:鸣,应该是针对于能鸣、会鸣、愿鸣,且鸣出意境,叫人欣赏的“鸣鸟”们说的吧,像“犬吠、狮吼、猫叫”的,是另一个层次的,还用讨论吗?
-------------
老忧说“鸣”
1、何时鸣,怎么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知与选择。
2、当鸣不鸣,容易憋出病来,不合算。但夸张的鸣,恶意的鸣,我还是不大赞同。
3、不喜欢鸣,那就不鸣。不鸣也是个人的自由与权利。
4、突然想到:图片也有“鸣”的功效。打动人心的,既有文字,又有语言,还有图画、音乐等等。
5、有的人把自己鸣痛快了,却把别人鸣恶心了。
6、竹韵所言,乃是动听的鸣,理想的鸣,优雅的鸣。对弱势来讲,他们的鸣,常常不会优美动听,但确实需要鸣出声来,以减轻痛苦,以释放压力。因为他们遭遇了不平,期待着公平。但也有些网上的鸣,类似于你所谓的犬吠狮吼猫叫,我是持鄙视态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