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随笔:不平则鸣

(2011-10-04 12:09:50)
标签:

孟郊

溧阳县

送孟东野序

忘年之交

赖于

分类: 读书随笔

读书随笔:不平则鸣

文/忧者无忧

 

《送孟东野序》,是韩愈赠予一生“穷愁潦倒,屡试不第”的忘年之交孟郊的。

孟郊46岁始中进士,50岁才被任为溧阳县尉,颇感郁郁不得志。于是,有了这篇劝勉和宽慰的文字。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简言之,不平则鸣。这是文章的开篇与主旨。

“鸣”的只是一部分。这“大凡”,我宁愿将其理解为“多数”而非“全部”。“不得其平”者,并非都会“则鸣”。“则鸣”者,只是“不得其平”中的一部分。另外一部分,要么不愿鸣,要么不会鸣,要么不能鸣。

“鸣”是有前提的。“不平则鸣”,这意味着:不平是则鸣的因,则鸣是不平的果。有因才有果。

“鸣”是需要借外力来发生的。草木、水、金石,本来是无声的。但各自因为“风挠之”、“风荡之”、“或击之”,都会鸣起来。

“鸣”是有多种体现形式的。就四季而言,鸟鸣春,雷鸣夏,虫鸣秋,风鸣冬。就人类而言,有歌鸣,有辞鸣,有道鸣,有术鸣。

“鸣”有善鸣与不善鸣之分。每个时代,或多或少,总会有那么些代表人物,鸣得响亮,鸣得动人,鸣得非凡。这些代表人物的文字、语言以及行为,反映了众多想鸣而不会鸣、不能鸣的人的心声。

“鸣”是一种力量,一种权利,一种潮流。是一种大势、强势、厚势,一种难以消解的、不可阻挡的“势”。对于“鸣”,可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不可强行压制,堵塞。堰塞湖可怕,言塞湖也可怕。互联网时代,人们鸣来更加快捷、便当了。对当政者而言,有两个心态:喜或忧;有两个选择:堵或疏。忧鸣、惧鸣、止鸣,恐怕都不是好的选项。

选不选择“鸣”,看你的心情;善不善于“鸣”,看你的水平;“鸣”了有何用处,有何后果,那得看你造化。

“鸣”的实现,既赖于用“口”发言,又赖于用“手”作文,通过语言文字,发出源于心灵的声音。其实,“鸣”还可以通过图画、音乐、表情、行动等等来实现。

(2011-10-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