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随笔之十六---经济战争
(2011-04-14 11:59:10)
标签:
军事以色列经济战争导弹科索沃战争杂谈 |
分类: 军旅回望 |
出海随笔之十六
经济战争
文/忧者无忧
老忧按:文中数据已被简化。而且,这些数据绝非权威数据,而是一种约略估计。来访博友莫要较真。大家如果有兴趣,了解一下近期“联军”打击叙利亚的相关战争消耗数据,应当能够接受“经济战争”这个概念。如果大家还关心军队、关心国防的话,就请以自己的负责的思想、言论和具体的举动、行为,为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的提高,做出自己相应的努力。谢谢大家。
就战争手段而言,现代战争是信息化战争。一支军队,信息化程度越高,战争的胜算越大。就战争支撑而言,现代战争其实是经济战争。一个国家,经济实力越雄厚,越能支撑战争。所以,鲜有小国、弱国主动向大国、强国发动战争;不断挑起战争的,是那些大国和强国。他们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不时地找出借口,向比他们弱小的国家挑起战争。美国如此,以色列如此,前苏联也如此。
产生这种想法,缘于这次出海训练。
按照大家平时的说法,一艘驱逐舰,价值在数十亿元。如果把舰艇卖掉而后让舰员平分,那么,每名官兵都可成为拥有四、五百万元的“大款”!我们这个支队,会有数千个百万富翁。
舰上的导弹、炮弹、深弹都不便宜。据说,某型并非新型的舰舰导弹,每枚售价约200万元,而一艘战舰配置的舰舰导弹、舰空导弹以数十枚计。某型炮弹,每发近万元。某型深弹每枚近5000元。如此算来,这次出海训练所打的炮弹、深弹,单舰弹药消耗得百八十万元。另外,油料消耗也很大,15天训练下来,需数百万元。还有其它许多很难统计的数字。
由于训练花费很大,所以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训练。实弹射击安排得很少。导弹攻击只能一遍遍地“操演”,也就是练练招式,摆摆样子。有的士兵,在导弹部门服役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体验过导弹实射。如果国家有钱,多打几枚导弹,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训也训不起,打就更难打了。我们只能期望着,提高训练质量,花较少的钱,长更大的本事。但这又很难。
我还在想另外一个问题:一艘造价昂贵的舰艇,其实也很脆弱。1至两枚导弹,如果打击准确的话,便能将其击沉。也就是说,数百万元可以打沉数十亿元。1至两万元可以让一个军人命丧大海。据二战资料统计,如果要击沉一般驱逐舰,只需命中8发某型炮弹即可。炮弹的价钱,也就是数万元。这意味着,数万元可以打沉数十亿元。假如一国攻击另一国,只需用几十枚、几百枚精确制导导弹,便可把一个国家的驱逐舰、护卫舰全部打沉。某种程度上,这也意味着一个国家海军的覆没、海防的失守。数十年发展起来的主战舰艇,原来只需要几百枚导弹便可使其“归零”。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问题的关键,是导弹能不能精确地击中敌舰。做为一个外行,我想,实现“精确打击”,一靠增强导弹性能,二靠提高捕捉能力,三靠狠抓军事训练。
仅从一艘驱逐舰的训练问题,便可以初步得出结论: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便没有强大的国防能力。所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这种战略是正确的,是无可厚非的。
上面讲的是经济战争,经济在前,战争在后。但是,在当今世界,还有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是战争经济。一般而言,战争是要削弱本国经济,摧毁别国经济的。但是,对美国、以色列这样在世界或局部地区具有压倒性优势的国家来说,他们可以利用战争来发展经济。他们具有调控战争的能力,可以巧妙地利用战争刺激本国经济的发展。发动战争,可以使他们检验和更新装备;赢得战争,可以使他们得到更多的军火订单。近百年来,美国发了多少战争财?!
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这些由美国导演的战争,是没有多少正义可言的。但是他们不仅赢得了战争胜利,而且赢得了经济发展。近期,因为一名士兵被真主党游击队绑架,以色列向黎巴嫩发动了战争,而且扬言,要让黎巴嫩经济倒退20年。我相信这一点。而且,我还坚信,以色列的经济不仅不会倒退,还有可能要更快地发展。这是什么世界!
(2006-8-12中午写于圆岛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