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的事、诗、史
(2011-01-17 10:32:28)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读书随笔 |
秦桧的事、诗、史
(一)秦桧的事。读宋词,看作者简介,发现未能绕得过“白铁无辜”、“后世羞姓”、“万人唾骂”的秦桧。其一,杀害岳飞。绍兴十一年(1141)大败金兵,攻至朱仙镇,被秦桧设计召回,于当年岁末(1142年1月27日)与其子同遭杀害。年仅39岁。其二,诬陷张孝祥。绍兴24年(1154)中进士第一。秦桧因儿子未能得第一,怀恨在心,诬陷张孝祥,使之下狱。秦桧死,始出任秘书正字。其三,影响张元干。绍兴八年(1138),写词给抗金将领李纲,支持他上书反对朝廷向金奉表称臣。十二年(1142),为上书请斩秦桧而贬官新州的胡铨赋词送行,被削除官职。
(二)秦桧的诗。从东海知识词典,找到秦桧的两首诗。第一首题为“题范文正公书伯夷颂后”:“高贤邈已远,凛凛生气存。韩范不时有,此心谁与论。”仅就字面而言,写得贼好啊。“此心谁与论”更是耐人寻味,似乎降金卖国,有着难言之隐。与后世卖国的签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李鸿章、曾经“引刀成一快,何惜少年头”的汉奸汪精卫有一类比。其中的“韩范”,是指韩愈(字退之)、范仲淹(谥文正)。题中的“伯夷颂”当为韩愈所写,范仲淹所书。“伯夷”为“不食周粟、饿死山中”的历史名人,有许多颂扬他的诗。宋代舒岳祥诗云:“四海归周莫不臣,首阳山下饿夫身。清风万古何曾死,愧死当时食粟人。”宋代方回诗云:“班固人表吾尝疑,第一武王二伯夷。我谓伯夷可第一,武未尽善宜二之。退之第一唐文人,希文第一宋辅臣。韩为夷颂范为写,三绝谁为什袭珍。”秦桧的第二首“诗”只是个“句”:“若得水田三百亩,这番不做猴孙王。”意境甚佳,只是不知写于何时。早期、中期、晚期?
(三)秦桧的史。资料是这样概括秦桧生平的:中国南宋权奸。字会之。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登进士第,官至御史中丞。曾主张抗金,反对割地求和。金军攻占开封后,欲立张邦昌为帝,秦桧进议状,主张另立宋宗室为帝,遂被金军驱掳北去,旋即降敌,在金廷大倡和议,故于建炎四年(1130)被放回南宋。秦桧得宋高宗信任,官至宰相,因提出“南人归南、北人归北”的主张,罢相闲居。绍兴七年(1137),秦桧任枢密使,与宰相张浚劝说宋高宗收回由岳飞并统淮西等军的成命,招致淮西军的哗变投敌。八年,秦桧重新拜相,力主和议,代表宋高宗向金使跪接诏书。十年,金朝都元帅完颜宗弼领兵南侵,岳飞等军大举北伐,屡破金军,进逼开封,秦桧却怂恿宋高宗迫令班师。十一年,宋高宗与秦桧解除岳飞、韩世忠等大将军权,诬构谋反罪状,杀害岳飞,与金朝再次签订屈辱的和约。宋向金称臣、纳贡、割地,金规定宋高宗不许以无罪去首相。秦桧再次任相18年,独揽朝政,排除异己,大兴文字狱,极力贬斥主张抗金的官员,压制抗金舆论,篡改官史。他还任用李椿年等推行经界法,丈量土地,重定两税等税额,又密令各地暗增民税十分之七八,使很多贫民下户因横征暴敛而家破人亡。
其中加粗的字,浓缩了秦桧的“事迹”。尤以“金规定宋高宗不许以无罪去首相”,别有意味。与后世的傀儡政权多有相似。原来,秦桧“再次任相18年”,是有外力“保证”的呵。
附录:伯夷颂
(201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