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作业的有效设计
(2011-03-02 10:28:32)
标签:
杂谈 |
分类: 研究成果 |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作业的有效设计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课堂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学习内容巩固和反馈的重要手段。然而纵观现实的课堂,学生的作业几乎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翻版、克隆,学生对作业产生了厌烦情绪,他们认为作业是无可奈何的负担,写作业只是为了完 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现在的数学课堂作业绝大部分都是书面作业,而教师也就照本宣科的布置了。这种传统的作业方法是:学生每天写在本子上,然后统一交给老师批改,再发回学生的手中。这种传统的书面作业虽然能培养学生一定的演算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对每堂课所学知识掌握的情况,但却反映不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可以说,传统的书面作业形式使学生只会用数学知识解题,而不会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社会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现如今,新课程改革正在火热地进行,在大力倡导“自主、探究、合作”教学方式的时候,再用以往的作业观来对待学生,显然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若要与课改精神相符,除了必要的基础知识的巩固,还应加强学生思维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作业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变厌学为乐学。因此,合理利用和精心设计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作业是我一直努力探索的方向,我认为教材当中好的习题我们应该继续沿用,当然我们还可以额外地补充一些学生没有接触过的习题。
一、发挥数学教材中综合习题的最大效用
现代的教育观是不应该把数学只看作一门单纯地学知识的课程,而应该把它作为一种应用工具,应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课堂上的实际操作能力,也是学生作业的一种体现。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很有必要加强学生课堂上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学“平移和旋转”一课,课后有一些配套的做手工的练习题,这和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不再是单纯的用铅笔计算出结果之类的作业,而是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想动手试一试的手工作业,可是这对于学生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我认为教师不能简单地将这些习题当做家庭作业来布置,而应该让学生带到课堂上大家一起来操作,一有什么问题就可以当场解决。这样做也就避免了中差生容易忽视家庭作业这一坏毛病。所以这时,老师就有必要引导孩子如何做好这些有趣的习题,并从中获取一些关于平移和旋转方面的知识,能在头脑中产生共鸣。
数学实践活动立足于面向全体和发展上,在导与学的活动中给学生提供了参与的机会。实际操作活动课堂这种课堂作业的形式正好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时间和更大的操作空间。例如,“有多重”这一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可以施展才华的机会。我按照左边的情境图,让学生自己称一称、理一理,这个活动的设计给每个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活动平台,学生成为整个活动的主角。学生在充分的活动空间中通过猜一猜、称一称、背一背、记一记,不但进一步体验了物体的质量,而且学习巩固了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从而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及估计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进一步加强了小组合作的意识。接着我按照右边的情境图,让学生拿出自己的日常学习用品,让他们思考:要用最简单、最快的方法得出比较的结果,就要对这三组物品的质量比较方法进行全面选择、筛选,同时也是对测量工具的进一步认识、使用。在这里比较的结果是次要的,学会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通过使用不同的秤,进一步认识测量质量的工具是主要的。通过这一活动,不仅使学生切实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而且加深了学生对物体轻重的感知。
通过这种实际操作活动,学生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会测量物体的重量,而且把这些知识应用到了实际的测量中。同时,在活动的过程中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同学之间的协作关系。所以我们应该将这样的教材内容加以合理地利用,使它们为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水平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二、精心设计课堂作业,方便辅助教学
我们都知道,解决问题一直是数学课当中较难攻破的一个教学难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真正意义上的“解决问题”是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场景中的实际问题,而在现实生活中考虑解决某一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需要的数据、事项、关系等不再是单纯地用文字方式呈现,而是以一种图文并茂的形式出现。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尤其是解决问题用数学中两步计算这类题型的数量关系的分析时,在解题的最初阶段,我精心设计了如下的习题格式:
|
列式计算: |
先算:__________________。
再算:__________________。
只要学生能够较准确地用自己的语言对以上数量关系进行描述,那么就能证明他学会了理清这些数量之间的关系,也就掌握了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三、从课堂延伸,让学生了解生活
在当今的社会中,数据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使我们不得不重视它的发展趋势。现今数据已成为重要的一种信息,如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已成为每个人应有的基本素养。具备这样的素养之后,学生要懂得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课标》中指出:“注重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教材所安排的统计活动内容都来源于生活实际,如统计男女生爱吃水果的人数,统计班级里参加各种兴趣小组的人数,或者统计某地某个月份晴天、多云、阴天、雨天的天数等等。这些内容,学生熟悉但兴趣不高。学生如此的表现引发了我的思考,由于小学生的无意注意高于有意注意,往往对新事物产生兴趣,不喜欢机械的重复,因此每次实践操作不能总是老一套,应循序渐进,使学生不觉得乏味。我思考了许久,终于,在一次坐公交的时候看到倡导“低碳生活”的公益广告,我马上灵光一闪,布置了以下作业:让学生回家了解每个月家庭用电、用水情况;一学期内每个学生用去或丢失的铅笔、橡皮擦的数量;班级中家里有汽车、机动车的学生人数等。这样的统计既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引起孩子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了解生活,并可适时地倡导他们要善待地球,保护地球,争做低碳环保小卫士。
合理利用和精心设计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作业,不仅能促进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对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大有益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