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西安朱文杰的博客
西安朱文杰的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816
  • 关注人气:77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上神品的《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碑(散文)

(2018-12-25 21:13:56)

无上神品的《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碑

朱文杰

 http://s13/mw690/0024F1R4zy7qfD4hq2g8c&690

在碑林博物馆第二展室东侧第二排南数第一的位置上,耸立着一通闻名天下的石碑,全名《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碑,一般称《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碑,《唐集右军圣教序并记》。因碑首横刻有七尊佛像,又名《七佛圣教序》。通称《大唐三藏圣教序碑》。

此碑刻立于唐高宗李治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唐太宗李世民撰文,长安弘福寺怀仁和尚集东晋书法家王羲之行书,文林郎诸葛神力勒石,武骑尉朱静藏镌字。

此碑螭首方座,高350厘米,宽100厘米,碑身上部横向龛列七佛。碑石文字30行,每行80余字不等,内容三个方面,一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玄奘法师翻译佛经撰写的序文、答敕;二是太子李治做记、答词;三是玄奘法师谢表和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制作此碑的原由,起于唐太宗为中国四大佛教翻译家 “法门之领袖”的玄奘大师所翻译的佛经亲自写好序文之后,玄奘的弟子怀仁和尚为师傅深感荣耀,他又知唐太宗酷爱并推崇王羲之书法,以至于将王羲之的书迹“置诸内室,朝夕观览”,并决心将圣教序的内容用王羲之的行书集结而成。
   
于是,此碑制作用选集拼凑的方法集“王”字而成。从唐太宗贞观二十年至唐高宗咸亨三年(公元648—672年),历时24年,才完成了这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为制一碑,耗费精力之巨,时间之长,可能已创下历史上最早的世界之最。

传说怀仁在集字过程中,有几个字怎么也找不到,不得已奏请朝廷贴出告示,谁献出碑文中急需的一个字,赏一千金。因此历史上又流传了王羲之一字值千金的佳话。此碑形神兼备,书法秀劲超群,分行市白,笔意俱存,俨然是一气呵成,不愧为中国古刻名碑之神品,被世人一直誉为“千金贴”。

加之此碑因两位皇帝撰文、高僧玄奘法师真经与书圣王羲之神笔,将中国历史上三位最辉煌、最耀眼,地位最显赫的伟人联系在一起,成为威名远播,世所罕见之唯一,因之被誉为“三绝碑”。

《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碑,为碑林博物馆所藏之国宝级文物。在中国宗教史和书法史上,可以说,价值非凡之无与伦比。

我特别欣赏唐太宗李世民在大唐三藏圣教序文中评价玄奘法师的几句话:“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还有“引慈云于西极,注法雨于东垂,圣教缺而复全,苍生罪而还福。湿火宅之干焰,共拔迷途;朗爱水之昏波,同臻彼岸。是知恶因业坠,善以缘升,升坠之端,惟人所托。譬夫桂生高岭,零露方得泫其华;莲出渌波,飞尘不能污其叶。非莲性自洁而桂质本贞,良由所附者高,则微物不能累;所凭者净,则浊类不能沾。夫以卉木无知,犹资善而成善”。潜心研读之,绝对可以解惑释疑,启悟灵智。

而王羲之为我国书法史上的“书圣”,他的行书称绝一时,《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梁武帝萧衍称赞:“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

唐太宗李世民对王羲之的书法推崇备至,曾云:“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即王羲之)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霞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正,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

怀仁和尚集摹王羲之行书字迹而成《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碑,功莫大焉,当为碑刻中之独创。北宋周越《古今法书苑》载:“文皇制《圣教序》,时都城诸释委弘福寺怀仁集右军行书勒石,累年方就,逸少真迹,咸萃其中。”明人王世贞评价此碑 “备尽八法之妙”。 清代杨宾谓唐代集王书者有十八家,怀仁《圣教》为第一。真乃“无上神品,无上至宝。”“右军真迹只余此碑”等。《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碑,还被评价为:“天下法书名碑第一”“圣教书法为百代楷模”等等。

由于唐太宗李世民收集有王羲之书迹三千余纸,置诸内室,朝夕观览。才给玄奘弟子的怀仁和尚集“书圣”之字创造了特别有利的条件。因为王羲之真迹早于不存于世,唐代的精摹本历来已被当作真迹看待。而《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碑,流传历历可考,其珍贵性不言而喻,无愧为国宝级文物中的“无上神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