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碑林国宝:欧阳询的《皇甫诞碑》

(2017-05-01 23:08:43)

欧阳询的《皇甫诞碑》

朱文杰

 http://s11/mw690/0024F1R4zy7aJXFPoa6aa&690

四大楷书家“欧颜柳赵”领衔之人的欧阳询的《皇甫诞碑》,该碑立于贞观初年,全称《隋柱国左光禄大夫宏议明公皇甫府君之碑》,亦称《皇甫君碑》。唐于志宁撰文,欧阳询书。楷书28行,行59字。全称《隋柱国左光禄大夫宏议明公皇甫府君之碑》,亦称《皇甫君碑》。唐于志宁撰文,欧阳询书。收藏于西安碑林第二陈列室中,楷书28行,行59字。碑额篆书“隋柱国宏议明公皇甫府君碑”十二字。《墨林快事》谓此碑立于隋朝,当为欧阳询早年所书。此碑在明代已断为两截。

此碑由隶成楷,因险绝而恰得方正,笔画瘦硬中见研润,字呈长方,在结体取势中,最见神采。杨士奇云:“观《皇甫诞碑》其振发动荡,岂非逸哉?非所谓不逾矩者乎?”杨宾在《大瓢偶笔》中说:“险峭莫过于《皇甫诞碑》,而险绝尤为难,此《皇甫碑》所以贵也。”

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生于陈武帝永定元年,是一位经历三个朝代的书法大家。欧阳询在隋时官至太常博士,书法已甚有名气,已经 “尺牍所传,内以为法”了。唐高祖李渊未做皇帝前曾和他是好友,后来李渊登位后,欧阳询曾任太子率更令、银青光禄大夫。所以也称欧阳询为“欧阳率更”。

 欧阳询自幼聪明过人,及长,更是“博览经史,尤精三史”。曾和裴矩等撰《艺文类聚》一百卷。从《皇甫诞碑》,我们可以看出,欧阳询书法从古隶中出,用笔峻拔险峭,法度平整规范。书艺兼容南北书体,博采众长,有北方书风的“戈戟森然”,又具南方书派的“秀骨清相”,卓然大成。书法熔铸汉隶、魏晋楷书的特点,吸取王羲之书法的神髓,融会贯通,方正浑穆,有一种极为森严的气度,创出自家独特的风貌,世称为“欧体”,后人评欧体“势如削玉”。 欧阳询是一位公认的 “翰墨之冠” “八体尽能”的书坛宗师。

欧阳询碑刻传世的有《九成宫醴泉铭》。为国宝级文物,现存于陕西麟游县九成宫遗址,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立,由魏徵撰文,欧阳询书。墨迹有《卜商帖》《张翰帖》《梦奠帖》和行书《千字文》等。

《唐书》欧阳询本传中记载:“询初学王羲之,后更渐变其体,笔力险劲”。《唐人书评》说欧体书:“若草里惊蛇,云间电发。又如金刚瞋目、大士挥拳。”赵孟頫说:“信本书清劲秀健,古今一人。”岑宗旦说:“询得其正,故如庙堂衣冠,不失动静。”竹云题跋说:“率更风骨内柔,神明外朗,清和秀润,风韵绝人,自右军来,未有骨秀神清如率更者。”莫云卿云:“欧之正书,秾纤得度,刚劲不挠,点画工妙,意态精密。”张怀瓘在《书断》中说:“询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飞自冠绝,峻于古人,操举若神。真行之书,出于大令,另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历史上如此众多誉美高评 ,让人深感欧书影响的广泛远阔。

确实,欧体书法,将南北派书风熔于一炉,同时也反映了汉字形体变迁过程中,隶楷阶段即将完结而楷体进入成熟定型阶段的一种书体现象。从楷书的历史看,真正成熟的楷书到唐初才正式形成,而逐渐臻于极至,欧阳询的楷书正是这个时期的经典。欧阳询对字的结构体势尤其讲究,笔墨间精研穿插避让,点墨安排至细小处见匠心。后人从他的楷书中归纳出“欧阳询结体三十六法”的结字规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