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宋时代的簪花习俗(散文)

(2017-03-28 06:47:19)

唐宋时代的簪花习俗

朱文杰

                        http://s14/mw690/0024F1R4zy79QDtPmdD7d&690


正值“最是一年春好处”的阳春三月,也是踏青游春“曲江水边多丽人”的季节,在唐代亦被称为探花时节。

曲江探花来源于唐代朝廷在曲江招待上榜新科进士乘马采花、以助喜庆的习俗。探花也与簪花礼密切相连,在唐代为新科进士庆祝的“曲江宴”上,簪花礼是最重要的程式,新科进士人人簪花以示荣耀。鲜花入礼,古今中外并不少见,但盛唐簪花礼将鲜花高高置于冠冕之上却绝无仅有。簪花随之成为一种朝野皆喜欢习俗。

先说所谓探花,一说就是指三鼎甲中状元、榜眼、探花中第三名探花。再就是奉皇上之令,朝庭在金榜题名的新进士中,选出两位年龄最轻,相貌出众、风流倜傥者为探花使。让他们头上簪花,在长安街坊上巡游探寻早开的杏花,牡丹,让建有私家园林的官宦之家把门敞开,欢迎探花使进去探寻鲜花。这些探花使也被称为探花郎。

唐代诗人徐夤在《放榜日》一诗中描写京城长安这一天的盛况空前,其中有:“十二街前楼阁上,卷帘谁不看神仙”。这“神仙”就是指登科后的进士们。而且唐代有把员外郎称为“仙郎”的习惯。这仙郎就是尚书省六部二十四司的司副长官,大都属于年轻才俊,个个倜傥洒脱、玉树临风、丰姿卓异。

探花郎、仙郎之称透着人们的仰慕爱戴之意,而他们一起同行也被称为仙侣。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和其他十六个人一起考中进士,他是其中最年少的,当时才27岁,他曾经非常得意地在诗中写道:“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白居易当时应该就叫“探花郎”。

探花郎自己也打扮成头上两鬓插金花,也被人称簪花郎。不光女的簪花,如周昉画《簪花仕女图》,男子也簪花。清代的趙翼在《陔餘叢考•簪花》中說到:“今俗惟妇女簪花,古人则无有不簪花者。……今制殿試传胪日,一甲三人出长安门遊街,順天府丞例设宴于东长安门外,簪以金花,盖尤沿古制也。”

如此美丽之风俗,和金榜题名后的曲江宴饮、雁塔题名各擅胜场,同样的荣耀无比。无怪乎让金榜题名的诗人孟郊忘了今夕何夕“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了。

有功成名就者,就必然有失意而名落孙山者。《随园诗话》里面录有一首落第诗:“失意雅不惬,见花如见仇。路逢白面郎,醉簪花满头。”落第而失意,见人家戴花就气,因为戴花为中了进士登科者,他偏偏碰上醉酒的簪花白面郎,才饮了皇帝御赐曲江宴得意万分的簪花郎。还有一首“乡连南渡思菰米,泪滴东风避杏花。”其中避杏花,就是探花使者要采摘佩戴的曲江杏花园中的杏花。唐代郑谷《曲江红杏》有诗:“女郎折得殷勤看,道是春风及第花。 于是,杏花也有 “及第花”之称谓。杏花成了一种意象,落第伤心人,自然不愿见“及第花”了。

簪花、插花,自然不仅是及第登科探花郎的专利,在唐代,男子簪花已成为不分季节的一种时尚。王昌龄《九日登高》:“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卢纶《九日奉陪侍郎登太白楼》“茱萸一朵映华簪。”指九月九重阳节插花。
    
也有人喜欢把菊花插在头上,代替茱萸。杜牧《九日齐安登高》:“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中国古代簪花并非女性的专利,唐宋之际,男子日常簪花随处可见。男子簪花的记载,最早出现于欧阳询的《艺文类聚》卷五十八:“(梁简文帝)又答新渝侯和诗书曰:‘……含超潘陆,双鬓向光,风流已绝,九梁插花,步摇为古,高楼怀怨……’。”男子簪花,在正史中出现的环境,一般是在有关喜事(祝寿、闻喜宴、祭祀之类)的宴会上,或皇帝游幸之时。

相传唐明皇就曾亲为宁王李琎簪花,以示恩宠。《太平广记》引《羯鼓录》:“……琎尝戴砑纱帽打曲,上自摘红槿花一朵,置于帽上。其二物皆极滑,久之方安。随奏《舞山香》一曲,而花不坠……”

王仁裕所撰《开元天宝遗事》载:“长安春时,盛于游赏,园林树木无间地。故学士苏颋应制云‘飞埃结红雾,游盖飘青云。’帝览之,嘉赏焉,遂以御花亲插颋之巾上。时人荣之。”唐明皇不但给臣子赐花簪花,自己也戴花,相传唐明皇就曾簪花击鼓。

宋代继承了唐代皇家对簪花的热爱,杨万里诗有:“春色何须羯鼓催,君王元日领春回。牡丹芍药蔷薇朵,都向千官帽上开。”描述宋皇家簪花宴会的热闹情景。宋朝簪花礼的规格更高,在为新科进士庆贺的“闻喜宴”上,皇帝要亲自为进士行簪花礼,在宋太宗时成为定制。 

北宋天禧年间,真宗皇帝举办了一次御宴。宴会时,陕西渭南人副宰相寇准也在座,真宗赐给他一朵奇异的花,还调侃说:“寇准年少,正是戴花吃酒的好时候。”真宗是在拿寇准寻开心呢。人家寇副宰相已是小五十的人了,这也说明当时的寇准正得皇上恩宠。

有意思的是四大名著《水浒传》上水泊梁山的好汉们也喜好簪花,例如:柴进簪花入禁苑,阮小五簪的是石榴花,杨雄簪的是芙蓉花,浪子燕青簪的是四季花。还有,当过刽子手的蔡庆,对簪花非常之痴迷,平日里经常是头不离花,花不离头,还得了个 “一枝花”的绰号,你能想像得到,头上簪花,却敞开衣襟,露出满胸黑毛,手握砍刀的刽子手,该给人一种多么怪诞之反差,真正的令人惊异。其实《宋史》有,赦免或处死犯人时,狱卒簪花的记载。

在古时人们的观念里,花朵不仅代表吉祥和富贵,还包含生机和希望,因而对花和簪花备加喜爱和推崇。

              http://s13/mw690/0024F1R4zy79QDyVdCI8c&690

http://s6/mw690/0024F1R4zy79QDyYkHrb5&690

                                                                      http://s4/mw690/0024F1R4zy79QDz0E3p43&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