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墓壁画《宫女图》(散文)

唐墓壁画《宫女图》
朱文杰http://s5/mw690/0024F1R4zy79kfMV0q024&690
乾陵的唐墓壁画精彩绝伦,久享盛名,乾陵唐墓壁画,实际上是指乾陵的陪葬墓。
为国宝级珍藏有永泰公主墓的《宫女图》,懿德太子墓的《阙楼仪仗图》,章怀太子墓的《打马球图》《客使图》《狩猪出行图》共5幅。5幅国宝级文物,出土一地,如此集中,确实了得。
这里主要说出土于永泰公主墓前室东壁南辅的《宫女图》。
此图共绘九女,群美毕集,分二行排列,个个丰颊秀眉,身着时髦的低胸唐装,梳着当时最为时尚的发髻。有的端杯执盘,有的抱物持扇,有的举蜡烛、握如意;有的顾盼生辉,有的安祥持重,有的若有所思,有的不苟言笑,有的似怨似喜。她们以唐代宫女特有的带着点拘谨的端庄,丰腴华美,裙裾轻飘,披帛微扬,款款向你行来,一个个犹如仙女下凡。尤其是处于画面中央的一位端杯的侍女,神态自若,最是那曼妙的婀娜身姿,一低头一弯腰的娇柔,让你有一种瞬间惊艳的诧异。她就是被海外宾客誉为“东方的维纳斯”,“中国古代第一美女”的端杯侍女。无论这一评价是否准确贴切,但其瑰丽的风姿,优雅的遗韵已让人迷醉倾倒。
永泰公主墓是二十世纪60年代初被抢救发掘的,是建国以后最早,也是最大的唐墓发掘。其墓室中壁画一经亮像,就引起轰动。记得郭沫若来了,田汉来了。中央美院的几位教授,叶浅予,刘凌沧等大师级的画家也都纷纷慕名来了,一时间是络绎不绝,影响深远。
1962年秋天,叶浅予先生带着中央美院学生来观摩写生。据传,当他面对着这《宫女图》中的端杯侍女时,肃立五小时,顶礼膜拜,赞叹此女为“天下绝色”,“唐代美女的典范。”并赋诗一首:“公主长眠宫女在,壁上著意塑粉黛。口角眉尖似有情,是喜是忧费疑猜;妙得容颜刻芳华,曲尽风姿写仪态。寂寂廊下婷婷立,楚楚神态激人爱。”叶先生这首诗写得感情充沛,生动传神,意趣不凡,让你在细细品味之时,感悟画中人物艺术魅力的无穷。尤其是那一句“楚楚神态激人爱”道出了所有观赏者的心声。
这幅壁画造型优美,线条流利,颜色绚丽,技巧娴熟,肯定是当时宫廷中专职画工所绘。欣赏着由这些技艺高超画工的生花妙笔,塑造出的这一组丰姿绰约的美女群像,想象着唐代开风气之先的盛世气象。众多宫女,上身穿袒胸贴身红罗襦,比之今日多少超前的时髦女子犹有过之。唐代时尚美女的标准是珠圆玉润的丰腴肥硕,也是诗人杜甫描绘的“态浓意远淑且直,肌理细腻骨肉匀。”
九位宫女高髻便妆,髻上不插金翠花,不戴宝钿簪珥,朴素无华,大方明净,清新健美,格调高雅,给人强烈的艺术冲击力。这一队宫女组成了一个分工明确的服务队伍,再现了一千多年前皇宫贵族,如何过着呼奴唤婢的奢侈生活,她们那种拘谨,似怨似喜,和若有所思的惆怅,豪华外表下空虚内心形成的反差,显示出其地位谦卑和落寞的情绪,都让你有了感同身受的怜惜。这幅《宫女图》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为初唐人物绘画的代表之作,也是一幅唐代宫廷画中闪烁着现实主义光辉的杰作。
中央美院的教授刘凌沧,也是中国工笔重彩人物画家中元老级的人物,他的人物画早在1983年就上了《中国古代文学家》第一组邮票。而刘凌沧先生也是在观赏了这幅《宫女图》后,作品中出现了“口角间似有情”的唐代美人儿。他尤其欣赏其中的端杯侍女,那种两眼陷入沉思,衰怨愁绪,表情极为动人的神态。
以永泰公主墓《宫女图》为代表的乾陵唐墓壁画,为研究八世纪初期宫廷绘画的风格变化提出了最好的例证,其所表现出的“柔姿绰约,尽幽闲之雅容。”“工中带意”的线描形式,是古人的一种创造。
而作为《宫女图》核心人物,处于中间位置的主角,被赞扬到无以复加地位的“东方的维纳斯” “中国古代第一美女” “天下绝色” “唐代美女的典范。”的端杯侍女,印上中国邮政发行的普通邮资封《乾陵壁画·端杯侍女》作为邮资图,精彩亮像,让人们在欣喜之余,对神秘的乾陵唐墓壁画有了一种一窥全貌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