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克聚的书艺世界(评论)

(2012-07-17 00:01:56)
标签:

磨砖为镜

克己聚功

渐变

笔法刀法

追魏晋

溯二王

苏克聚的书艺世界

朱文杰

 

      我和苏克聚先生,是有近三十年的交情的老朋友,首先是邮友,他是西安市集邮协会专职的秘书长,而我是他召之即来的常务理事。我们一起策划、组织过不少有关集邮的文化活动,研讨会、首发式什么的,合作愉快,其乐融融。而我特别羡佩克聚先生在对待集邮文化发展方面的认真负责和思路开阔。以及克聚先生的另一面,就是他的书法艺术上的深厚造诣了。

    克聚的书法灵秀飘逸,骨力雄健,意趣悠长,耐看而悦目,字里行间弥漫的一种书卷气,最是难得,让我敬佩有加。

    幼时家贫的克聚,因对书法有一种源于骨子里、血脉中的喜爱,用他的话说:有一种“莫名”的乐趣。这“莫名”的说不清,成为一种神秘的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愫。他曾在一废品站,找到几页发黄的烂字帖,拿回家摹写,年龄稍长才知竟然是楷书四大家赵孟頫的《兰亭十三跋》中的经典。从中可以看出,克聚与书的不凡渊缘了。

    克聚从小就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练字,从不气馁。 练书法需要纸,先是在姐姐、哥哥的用过的作业本后面写,在旧报纸上写。后来找了一块城砖,磨平打光,就在这块城砖上以黄土搅和成泥水写之。一直从小学练到上初中,日积月累,砖中间竟凹下去了,磨平砖再写,这块厚有半拃的大城砖被磨得薄下去了一层。这让我想起唐代草圣怀素为练字,先是采摘芭蕉叶当纸,后又在一块木板上写,把木板都写穿了。这真是:古有草圣写穿木板,今有克聚写薄城砖,异曲同工,以证书路艰难。这让我明白了,克聚先生写出的字为什么笔力雄浑,铁骨金划,力透纸背。滴水穿石,柔毫薄砖,他下的苦,那可是非一日之功呀!

    我还想起我的朋友书法家马治权曾给一位作家题字曰:“磨砖为镜” 四个大字。我见了就十二万分的喜欢,还拜求马治权先生为我写上一副,由“磨砖为镜”演变出的“洗煤为金”。我以为克聚先生练字的精神,正是我辈从事艺术之人的一面镜子,而且是磨砖为镜的呀!

 克聚自认为“在书法实践的领域中,我走的是渐修、渐进、渐变的历程。” 一个“渐”字,道出了克聚,凡五十年运斤挥毫,锲而不舍地沉浸在书艺之大海中,以超人的毅力恒心,克己聚功,蹈浪追风,潜力遨游而达风景这边独好之彼岸,坎坷曲折的跋踄之艰。这正如蚕之吐丝,蜂之酿蜜,绝非一朝一夕而能竟其工的呀!

在“渐修、渐进、渐变”之中,克聚先生尤为重视书艺之“变”,他以为:变则通,变则活,变则神完气足,境界天成。正如书法大师林散之所言:“其始有法,而终无法,无法即变也。无 法而不离于法,又一变也。” 克聚尊奉的变是渐变,需颐养之深,酝酿之久,而于慢中求新求变,他明白,沒有准备,沒有蓄力,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突变,肯定会变得面目全非,一塌糊涂的。当然了, 润含春雨,干裂秋风。T深浅干润,变化无穷。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克聚习书,並非一味地理头猛写。他深知文化功底和钻研书法理论对能否写出好字的重要。所以,他一边临池不缀,一边比较系统的阅读了卫夫人《笔阵图》、王羲之《笔势论》、张旭的《永字八法》、张怀瓘《法书要录》、孙过庭的《书谱》、冯武《书法正传》等著作,並作了大量的读书笔记。这对他书学观,以及书家风格的形成,“用笔的纯净,体势的自然,通篇气息的纯正。”等等诸方面都极为重要。並因之嬗变、升华,而通明。

 克聚的字,干瘦劲挺得神气而润,而绝非有些书家墨重笔圆乏神气而枯。诗圣杜甫也有:“书贵瘦硬方通神”的话嘛! 克聚他深知:“能于无墨中求笔,在枯墨中写出润。”方见功力、见风格、见境界,而笔中有我,独异于人。克聚的字,刚而能出秀,这种秀为一种古秀。有书家说:字宜刚而能柔,要能从笔法追刀法,字像刻的那么有力。可喜可贺的是,克聚先生已然初步达到这种不凡之境界。

 壬辰夏月,克聚拿来他正待出版的《苏克聚书法作品选》书稿,洋洋洒洒一百幅作品,包括八尺条,六尺条,以及四尺、斗方、扇面、手札、长卷等,可谓书艺荟萃之大观。让我特别感动而激赏,面对这本凝聚了他半生心血的书法集,我不由对眼前这位瘦弱书生体质的兄弟,顿生敬意,他的身躯里何以能汇聚如此大的力量呢?

 这本书法集中我最为欣赏《李白赠孟浩然》的清爽随意,元气淋漓;《录元白先生诗词一首》的大气端庄,雅致飘逸;《书杜甫的阙题》的神韵溢彩,纵逸多姿;《书宋.淳化阁帖》的莽苍中见娟妍,浑厚中有逸气;《书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的郁然深秀,意境愈廓;扇面行书《江陵古迹诗》的苍古萧散,天真澹简;《书清.汪中自序》的筋脉相连,肃穆高致,可见其形瘦而神气远兮;《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平淡天真,细劲流动,写出了“真寂寞之境”。这种审美追求,能一窥书家的意趣旨向,仙逸之气,佛缘禅功;《书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用笔洒脱亦精妙,紧劲联绵又灵逸,对书圣的“穷神之变” 、“意在笔先”的心摹手追,却又能自出机杼,写出自己独有的精神面貌。

《书启功论书绝句百首》他对其中的“底从骏骨辨媸妍,定武椎论且不传。赖有唐摹存血脉,神龙小印白麻笺。” 独有体会,感悟颇深,这些也都对他在书艺钻研上,起到关乎更上一个台阶的关键作用。

 克聚先生书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雄浑”和“劲健”二帖书法,我特别欣赏,典雅挺秀,疏密有致, 浓淡相宜, 以墨取润, 仿佛炎炎夏日身临一湖碧水, 瞬间清凉气息拂面, 让你有一种心静如心的感觉。其中司空图所言的“返虚入浑,积建为雄。”“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行神如空,行气如虹。”“饮真茹强,蓄素守中。”司空图言诗,其实也是言书。而克聚先生深得其真味也。

 纵览克聚先生书艺上达到的新面貌,新境界。让我欣喜而赞叹,因而赋诗一首,以示我对苏克聚先生在书艺的追求上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的祝贺!

气古神清追魏晋,

力凝温润溯二王。

平沙影里动飞鸿,

瘦骨遒劲见书香。

2012712--16日于龙首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