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浑厚华滋浩然气——利友仁其人其画(评论)

(2011-12-01 07:24:06)
标签:

性灵画家

真本色

“困画”生涯

羽化嬗变

重形骸又重神

画道拾遗

隐士

浑厚华滋浩然气

——利友仁其人其画

朱文杰

http://s2/middle/71513d96xb2fc4315f6c1&690

http://s14/middle/71513d96xb2fcdc5f193d&690

    友仁姓利,却与利无缘。他的利是利友的,孔子有“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之说。友仁之名,寓意深远,可见其真性情,为人之根本。

    友仁精于绘画,擅山水,属于性灵画家。在长安画坛中以其独有之面貌,卓然而立。六十年代初,他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附中,凡四十年笔墨生涯,苦心孤诣,静修内功,临厄境不退缩,逆流而上,坎坷中求奋进,终于厚积薄发,粗砺尽而后精光出。

    友仁为我所少见的驾驭笔墨之高手。观其作画乃一大享受。只见他运笔挥毫,意在笔先,恣肆纵横中,龙奔蛇行,尽现酣畅淋漓之态,令人眩目。灵感激荡时,心与物化,神与天游,他以骨法用笔,简洁有力地勾勒,没有丝毫纤弱,游刃有余中,敢于弄险造势,真可谓激情倾注,神采外耀。 

 

    友仁绘画,注重自然天成。逸兴遄飞,发于天籁,有流水般的纯。他的画,华滋而不媚俗,浑厚而不压抑,充盈一股浩然之气。

    他认为:自然是万物之本,艺术之源,艺术美无非是要合乎自然美,保持原始状态真实的自然美。他以虔敬之心、纯真之情与大自然对话,与山水林泉相融。他的画显得特别的亲切质朴,避免了通常所见的那种令人厌弃的隔离感。他画《渭北之塬冬雪》《秋山似火》都能极尽自然之态,山川峻峭而有烟峦之润,林树层叠而有摇动之风。最为难得的是浑然中有一种淳和之气,带给你如沐月光,如涉泉溪的清凉爽意。

 

    友仁传统功底深厚,他师古不泥古,对元四家的水墨精神致力最深。他信奉长安画派“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创作观。他认为:中国书画本中华文化之精粹,史载千年,鸣论万篇,通画史,研画论,才可初言中国书画,不知其本源,心根混杂者,不入其道也。

    友仁认识的传统不是狭意的,更不是技术层面上的,而是一种文化精神,符合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从大自然中求得释放的大气度和浪漫。在长安这十三朝帝王之都,传统精神是直指汉唐的。应该是以霍去病墓前石雕和昭陵六骏为代表的,成为一种象征,成为一种世界艺术史上不可愈越之顶峰的那一批艺术品。

    这一切,也都成为利友仁先生绘事生涯的一条博大精深之根脉。

 

    友仁重学识素养,重人格修炼。他认为人格高,画格才会高。

    他常说,功夫在画外,“腹有诗书气自华。”对李白的诗、东坡的词,心追神慕,“一个超脱,一个豪放,真本色也。”他要求自己能画出真本色来。所以他的画里就有一股书卷气,谈雅醇和,画外有意,讲究气韵生动,以意取胜。

    他说:人要顺从大道,大自然大在胸怀,是大道。

 

    友仁被称为长安画坛他们这一辈中,天分高,学养深,才气横溢的画家。而他从不以此自居,他把自己的绘画生涯,喻之为“困画”生涯。一个“困”字,其中之艰辛,痛苦之求索精神跃然纸上。当然“困画”之说,是他不断实践,求新求变,不断否定自己,讴心沥血,于折磨挣扎、艰难跋涉中走过的心路历程。

    确实,一艺之成、良工心苦。如蚕吐丝作茧。困惑的是知其堂奥难,而破茧出,羽化嬗变,参悟到艺术真谛,创造出自己独有面目,那更是难上加难。而不断地参悟、顿悟、妙悟,如蛇之脱皮,历九死一生之磨难。那么,与平庸拉开距离,脱颖而出就指日可待。

    我看友仁近作《扬帆图》,心中有一股热流鼓荡。船行逆水,浊浪惊涛,可此身已有进无退,浆声里闪亮的是人生了。

 

    友仁在艺术探索变化上以不懈之努力,企图以另一种笔墨来拓展自己的创作之路,寻找属于自己的语言。他以现代艺术之视觉,以及西画的透视,油画、粉画的色彩,注入传统中国画领域,不但有中国传统的墨味甘醇、苍润、皴擦点染,又布色明丽斑斓,在画面内质上得以启悟灵感,既有泼彩、青绿山水之韵味,又翁郁厚重、结构严谨,满纸烟气中华彩叠出,使自然与自我达到和谐统一,可以说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虽然欣赏者见仁见智,颇有争议,但我以为这不失为一种创新为契机的新路。你看他画的《登临玉华宫》,画面饱满而不充塞,灵动而不凝滞,繁茂之极中透着一种诡谲之亮光,紧紧摄住你的眼眸。他讲究光源,布光聚焦之中,扩充了空间纵深,以及体现山石林木的质感厚度,有印象派的意味。真可谓:既重形骸又重神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艺术苦旅的必须。友仁出身书香门第,虽然人生坎坷,尤其是“文革”前后受极左影响,断绝了他求学深造之路。但他坚持自学,以读书为乐。见他七十年代手抄之《画道拾遗》,厚厚一本,一笔一划小楷有十多万字。这是他四处搜求借阅来的,《中国画论类编》是借张义潜老师的,还有一些劫后余生得以保存的旧书。那时,是读书越多越反动的年代,而友仁却三更灯火五更鸡,彻夜不眠读书抄书。在他七平方的蜗居里,寒冬之灯映现的是他一颗火热的心。捧着这已发黄变旧抄本,不由从心底发出感动,友仁这种执著,这种虔诚,不正是他“困画”生涯的真实写照吗。

    而行万里路以扩胸襟,明眼界。友仁梦寐在焉的是泉石啸傲、丘园素养,他搜尽奇峰打草稿,秦岭、华山、太白以至天下名山巨川他都乐于去采风写生,画山摹水。以造化为师,为山水传神是他的目标。他以心灵感悟山水,而山水又馈赠他灵性与智慧。你从他的画作里是能感觉到这种还淳返朴、清秀超逸、浑穆典雅的气息的。

    他最近为渭北铜川、耀县所创作的十幅山水画就是这方面的佳作。胸有丘壑、元气饱满,得自然之天趣。

   《香山古刹》笔力劲爽,墨气苍润,起伏照应中现自如圆转之率意;《金锁关》气映势足,达于壮美,寓沉雄奔放于细微中;《白云深处》层峦叠嶂、云烟奔流,横皴竖点让画面空灵、气畅而神合。

 

    人言说:友仁为长安画坛一隐士,他远离尘嚣,淡泊面世,不慕纷华,永远保有一份童心、一份天真。他的画绝没有一丝一毫的浮华躁戾之气。

    他不迎合世俗,附庸物欲,也绝不低眉折腰事权贵,他傲骨天生,有李太白之风神,恪守着自己圣洁的精神世界,他的画中流露的是儒雅博洽的精神气格。

    友仁先生是一位本质意义上纯粹的画家,他的“困画”生涯将伴随他苦心孤诣,锲而不舍地去探索追求。他的前方,一定是一片灿烂的霞光。

200368

http://s7/middle/71513d96xefddabdff396&690
http://s14/middle/71513d96xb2fce142ba0d&690
http://s12/middle/71513d96xb2fce264a2bb&690
http://s13/middle/71513d96xb2fce3c3a54c&690
http://s6/middle/71513d96xb2fce5041dd5&690
http://s9/middle/71513d96xb2fce6447cd8&690
http://s10/middle/71513d96xb2fce6723e39&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