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化工(HK.2198)调研简报
(2011-09-12 13:26:15)
标签:
港股三江化工调研简报股票 |
分类: 香港上市公司调研和路演简报 |
在三江化工公布了2011年中报后,我们近日到三江化工位于浙江嘉兴的工厂进行调研。
一、产品属性
环氧乙烷属于基础化工原料,是一种乙烯衍生产品,在国内主要用于生产表面活性剂、乙二醇、乙醇胺及乙二醇醚。其下游产品涵盖多种家居及工业产品,包括防冻剂、合成清洁剂、乳化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塑化剂、润滑剂、胶黏剂、橡胶及合成树脂。环氧乙烷属于高危化学品,接触到空气容易爆炸。国外限制出口,国内限制进口。我认为环氧乙烷属于类快速消费品的一种化工原料。
制取环氧乙烷的主要原材料主要是乙烯。乙烯是在炼油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在国内乙烯基本由中石油和中石化垄断。由于产业链的特性,乙烯基本都被两大集团作内部使用以生产下游产品(包括环氧乙烷以及环氧乙烷的下游产品)。
二、行业情况
环氧乙烷的销售价格根据卓创资讯公布的价格定价。在华东地区由中石化主导,华北地区由中石油主导,定价主要根据乙烯的价格以及市场供求状况定价。据公司介绍,环氧乙烷是比较特殊的一个化学产品,货款一般采用预收或者现款的方式。在中石化内部,环氧乙烷的部门是盈利最稳定的部门,况且环氧乙烷的市场进入者较少,公司也愿意维持这样一种状态,公司主席曾说过按照环氧乙烷目前的市场情况,基本每吨能实现毛利2000元。
环氧乙烷的销售价格从年初的10000元/吨,到3、4月达到14000元/吨,6月下跌到11800元/吨,8月底到目前,销售价格上涨到12500元/吨。
环氧乙烷的技术设备比较成熟。但国内政策对环氧乙烷具有一定的准入门槛,假如是用作外部销售的话,未来单个装置的产能需要达到20万吨才能通过政府的审批。而且原材料乙烯的获取也是一个问题。
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和政府相关部门的要求,洗涤剂及清洁剂等的相关产品需要增加清洁能力,所以其表面活性剂的用量需要增加50%,这会拉动对环氧乙烷的需求。
环氧乙烷下游精细化工品全球有四五千种,而国内只能生产几百种,所以大部分需要依靠进口,随着国内相关研发的开展和深入,逐渐实现进口替代,会拉动对环氧乙烷的需求。
三、公司经营状况
公司2011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8.9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7.6%,净利润1.58亿,同比增长42.9%,若扣除催化剂残留物(主要是银)和公司运用理财能力实现的银行利息后,净利润同比增长约为20%,每股收益0.155人民币,每股派息0.055港元。
公司目前的环氧乙烷现有总产能18万吨。公司占50%股权的三江湖石10 万吨环氧乙烷工程将于2012 年二季度投产,公司自身建设的10万吨环氧乙烷工程将在2012年四季度投产。公司计划在海盐开发区再建20万吨环氧乙烷生产设施,预计2012年二季度开工,2014年投产。到2014年公司环氧乙烷的产能将达到53万吨,根据目前其他厂商的扩产计划,到2014年国内环氧乙烷总的产能将达到150万吨,公司约占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最近三年公司环氧乙烷产能利用率都达到110%。公司另设有20万吨的表面活性剂的产能,该等投资规模较小,产品也属于普通的表面活性剂,公司更倾向于将环氧乙烷直接出售。公司一般只有在客户需求的情况下给客户提供表面活性剂加工服务,或者在环氧乙烷有剩余的情况下,公司把环氧乙烷制成表面活性剂储存。
公司所需的乙烯是从日本的公司采购,产地包括东亚、南亚或者中东,主要原因是只有日本的公司有专门的运输船只。公司目前正和中东的供应商洽谈新的乙烯采购协议。乙烯经海路运送至乍浦港,并低温储存于公司的乙烯储罐内,继而透过公司自有管道输送至嘉兴生产厂。公司目前有两个总容量为44000立方米的储罐,基本可满足1.5个月的使用。
四、未来的发展
为了解决主要原材料乙烯的获取,公司计划采用甲醇制烯烃(MTO)技术制乙烯,约180万吨甲醇能得到30万吨乙烯和40万吨丙烯。丙烯也有很大的价值,可以直接出售或者催化成环氧丙烷后再出售。目前该技术在大股东手里,公司计划在今年收购该技术,作价不超过1亿。该工程2012年开始建设,2014年投产,资本开支为24亿人民币。
另外公司与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订立框架协议,旨在推进环氧乙烷下游精细化工的技术研发。
五、投资风险
1、由于环氧乙烷是高危化学品,生产和运输需要特别注意安全。2、公司未来三年大额的资本投入,将导致公司资产负债高企。
我认为三江化工所处的行业无存货和应收账款,行业属性较好。未来几年随着产能扩张,将会保持快速增长,建议积极关注。
(个人观点 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