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呼吸一轮复习课教学案例
广东肇庆中学 乔保勇
一、教学背景
高二下学期后半段,高考一轮复习到第五章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个基本过程,这个模块要以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等细胞结构为基础,先前已经复习。而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ATP是细胞直接能源物质,也已经奠定“能量联系”的先导基础。利用3—4个课时,学生要完成本节的基础复习、知识梳理和练习强化。
二、教学内容
1、基本概念
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
3、影响因素及曲线分析
4、原理应用
5、拓展联系
三、教学过程
1、基础知识
以教材为主线,逐点复习课本中的要点:
(1)P91页“问题探讨”。
比较有机物在外界燃烧和在细胞内氧化分解的异同——虽然都是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都有能量的释放,但细胞呼吸过程中有机物是逐步分阶段氧化分解的,释放的能量除以热能形式散失外,还有部分被用于储存在ATP中,以用于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
(2)P91页“本节聚集”。
“什么是细胞呼吸?它与ATP的形成有什么联系?”,分析P91页细胞呼吸的概念。“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各有什么特点?”,分析有氧呼吸概念中的要点,并演绎无氧呼吸的概念加以比较。
“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分析P95页资料分析的几个案例,即透气纱布包扎伤口,以抑制厌氧病原菌繁殖;果酒、果醋制作过程中,无氧和有氧条件的控制,适宜温度的不同,果酒制作前期充气促进酵母菌大量繁殖,后期密闭再进行酒精发酵;土壤板结或水淹后,植物由于有氧呼吸受限,能量供应不足,矿质离子吸收减少,渗透吸不能力下降,植株长势差,或者根部无氧呼吸积累酒精,致使根中毒腐烂变黑。
(3)P91—92“探究实验”
首先,明确酵母菌的代谢类型是兼性厌氧,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有无氧呼吸。其次,“一位同学说,另一位同学说”的本实验的探究问题——“酵母菌在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下的产物分别是什么,呼吸方式有体差异?”。
然后,结合三个问题“怎样控制有氧和无氧条件?”,“怎样鉴定有无酒精产生?怎样鉴定有无CO2产生?如何比较CO2产生的多少?”,“怎样保证酵母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能正常生活?”,来分析自变量设置、因变量考查和无关变量控制。有氧条件控制可以总结为通气或振荡,无氧条件控制可以总结为密闭、滴石蜡油和将葡萄糖溶液煮沸后冷却。
(4)P93—94“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结合P93页图5-8和5-9,及文字叙述,让学生自主复述复习有拉呼吸过程。就P94页“相关信息”补充还原氢的本质——还原型辅酶Ⅰ,和它的前体——氧化型辅酶Ⅰ。就能量问题的延伸,结合P88页“高能磷酸键断裂释放30.54kJ/mol能量”,P90页“思考与讨论”中“一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后,释放出2870kJ的能量”,计算P74页小体字问题,换算得出有氧呼吸的能量转换效率大约是1161kJ
÷ 2870kJ
= 40.45%,其余接近60%的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而这些能够储存在ATP中的能量可以合成1161kJ
÷ 30.54kJ/mol
= 38.02mol。
而无氧呼吸的能量计算则结合另一则“相关信息”。1mol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后只能释放出196.65kJ的能量,其余大部分被储存在了乳酸当中。百释放的能量中,又仅有61.08kJ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大约相当于经ADP合成2molATP),其它196.65
- 61.08 =135.57kJ的能量都以热能形式散失了。
(5)P94—95“旁栏思考”
P95页帝栏思考“无氧呼吸产生的的或乳酸对细胞有害吗?”,结合酒精度升高后,果酒中酵母菌发酵或酸奶中乳酸菌发酵就停止的实例,可以推测它们细胞都是有害的。另外,植物长期被水淹后,根部由于无氧呼吸积累洒精而造成毒害,使根变黑腐烂。
(6)P96“练习题”
基础题2是分析拓展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场所过程的好题,拓展“有氧/无氧条件”,拓展加入“葡萄糖/丙酮酸”,分析酵母菌培养液、离心上清液(细胞质基质)、离心沉淀物“线粒体”可能出现的产物,就可以使学生充分辨析细胞呼吸的各阶段。
基础题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第一个阶段完全相同:都不需要氧;都与线粒体无关。联想到地球的早期以及原核细胞的结构,可以作出这样的推测:在生物进化史上先出现无氧呼吸而后才出现有氧呼吸,即有氧呼吸是由无氧呼吸发展变化而形成的。先出现原核细胞而后出现真核细胞,即真核细胞是由原核细胞进化而来的。
拓展题1,
人与鸟类和哺乳类维持体温的能量来源都是细胞呼吸。在这些生物的细胞呼吸过程中,葡萄糖等分子中稳定的化学能释放出来:除一部分储存在ATP中外,其余的则转化成热能,可以直接用于提升体温;ATP水解释放出的能量,除了维持各项生命活动外,有一部分也能转化成热能,用于提升体温。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还需复杂的调节机制。
2、知识梳理
(1)过程描述
见课本P93—95页“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过程图解
(3)列表比较
四、练习强化
见教学辅导书《600,700》本节相关习题。
四、总结回顾
第一轮复习,重在复习基础,抓住每一个细节,形成模块知识体系。这一过程最好结合教材本身完成,一来可以使学生有据可依,二来切合大纲和考纲。练习要做到精练,强化重难点即可。
乔保勇2016年6月5日于广东肇庆中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