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岩五洞桥

(2014-07-13 07:04:18)
标签:

省保

宋桥

张孝友

黄永捷径

杂谈

分类: 桥•外地古桥

    黄岩五洞桥,1989年公布为浙江省重点文保单位,但在现场没有看见文保碑。

http://s14/mw690/0024zh7agy6KoxNhW8J6d&690

    黄岩五洞桥,俗称西桥,因为它在县城之西,横跨西江。又名孝友桥,则是为它宋元祐六年(1091年)县令张元仲率众所,张元仲,字孝友,后人为纪念他,故名孝友桥。清光绪《黄岩县志》:“孝友桥,在液金门。俗呼西桥,修六十丈,广三丈,跨大江别浦。宋元祐张元仲垒石为之,元仲字孝友,以名桥。庆元二年圮于水,邑人赵伯澐纠合重建。为五洞,桥面亦五折,取道其中,两旁以竅水,翼栏上,视旧功十倍焉。后又渐圮,至国朝雍乙卯,吴总戎进义,委明因寺僧世月重建。其地辽阔萧爽,待月甚佳。”

    访桥时,桥边遇一老者,他与我说了一句:“这桥比卢沟桥还要早一百年呢。”当时听了,心想,怎么一下子扯到北京去了呢。回来查志书,看到上面这段末了一句,才明白过来。卢沟桥是出入北京的咽喉要道,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是赏月佳处,“卢沟晓月”是燕京八景之一;而五洞桥是黄岩西城门外的要津,是“黄永捷径”(黄岩西出至温州的古道)的第一座桥,同样是赏月佳处,原来老者说的是这层意思。遇到高人了!县志述桥之后,附诗二首,摘一首元代潘士骥的《西桥待秋》:玉虹横处隔市喧,夜痕冷浸青青天;风生万籁泻金液,风定一颗摩尼圆。飞步如游桂香陌,影湿虚栏和露拍;芦花湾近霜鸿惊,乱啼错认东方白。

http://s12/mw690/0024zh7agy6KoxN82Zd8b&690

  

http://s8/mw690/0024zh7agy6KoxLVjy797&690

    黄岩五洞桥为五孔石拱桥,现西孔已塞,只有四孔通水。桥长63.5米,宽4.3米,这是浙江文物网上的数据,没有实测,桥长不知是指四孔现长,还是五孔原长。此桥特别之处,在于它的桥面,从现存四孔看,每孔跨径差异不大,原本桥面可以一字过平,直达彼岸,但它的桥面却呈波浪形,行人过桥需要起起伏伏,桥面采取这种形式,自然是为了减轻桥身的重量,避免桥基下沉,这可能与桥下的地质有关。

http://s15/mw690/0024zh7agy6KoxNqVB4fe&690

    为了减轻桥重,所以桥面也极薄,紧贴拱券,每孔桥面成弧形,两孔之间的桥墩上,设一平台连接,好似五座独立的单孔石拱桥连在一起。桥面两侧施栏板望柱,栏板随桥面成弧形,薄腹须弥座形式,望柱头雕复莲,抱鼓石较小,除了近桥堍的柱头原先狮雕被毁外,其余柱板完好。

http://s16/mw690/0024zh7agy6KoxMiFbxbf&690

 

http://s9/mw690/0024zh7agy6KoxMw91m58&690

 

http://s16/mw690/0024zh7agy6KpbFrqqP7f&690

 

http://s13/mw690/0024zh7agy6KpbEGzG4cc&690

    此桥的拱券砌筑非常特殊,连表述起来都有点困难,只能用不拘一格来形容。总的来说,拱券属于主副券并列砌置,三道主券之间嵌二道副券,如同宁波宁海长街镇的惠德桥。副券宽、主券窄,主券券石七节,副券券石不定。但特别的是,它又在主券的一二、三四、四五、六七节券石之间增加了四条龙筋(绞石),乍看如同纵联分节并列的形式。

http://s15/mw690/0024zh7agy6KoxM6rSu4e&690

    为何会如此砌筑呢,我想,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利用了重修前原来的券石。从龙筋的石色与券石不一样,主券券石的宽度不一致等,也可以佐证。

http://s14/mw690/0024zh7agy6KorRoYbzed&690

 

http://s14/mw690/0024zh7agy6KorRflTv3d&690

   洞桥元祐六年(1091年)始建时,“垒石为之”,没有明写这“垒石为之”是何种桥型,有可能是石梁桥,不然,后来不会有“视旧功十倍焉”之句。“庆元二年(1196年)圮于水”,也就是说原桥倒塌之后,才新建石拱桥,“筑为五洞,桥面亦五折”,就是现在所见桥型了。清雍正总兵吴进义重修,是因为“又渐圮”,即没有完全倒塌,而且修后与原桥同型,所以,一定会利用旧料。

    下照是接近东堍的桥墙,明显可见,下部桥墙为原构,上部是补砌,雕刻圭角素云纹的这段桥面石,宋的风格,估计也是原构利用。

http://s9/mw690/0024zh7agy6Kou2mnX258&690
    再有,两孔之间平台下,这一块凿有排水孔的桥面石,应该也是原构。

http://s3/mw690/0024zh7agy6Kou9WRASc2&690

    因此,结合前面说到的券石,是不是可以作这样一个推断。黄岩五洞桥,始建于元祐六年(1091年),初为石梁桥。宋庆元二年(1196年)重建,为五孔石拱桥,拱券为分节并列砌置(或主副券分节并列砌置)。清雍正乙卯(1735年)重修,利用原桥材料,重新砌筑拱券,增添龙筋成现状。

    1956年,黄岩城关至焦坑的公路通车,五洞桥的五折桥面被水泥填平,改作公路桥,直至1963年西江大桥建成后,才停止汽车通行。

http://s16/mw690/0024zh7agy6KoxLMEELcf&690

 

http://s10/mw690/0024zh7agy6KoxMHU7v39&690

    建桥之初,为减轻桥重,桥面筑成波浪形,后人又用水泥填高桥面,还通上了汽车,此桥虽然坚强,毕竟年事已高,现东起第一墩下沉开裂,第二孔变形。

http://s6/mw690/0024zh7agy6KoxLDC4J55&690

    古人伟大,今人伟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瑞安八卦桥
后一篇:温岭金清大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