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寻找成长最具确定的投资标的

(2011-03-20 10:08:27)
标签:

杂谈

如何寻找成长最具确定的投资标的

作者:lxhxlt112

 

以前有谈过,巴菲特的几大投资原则中,其中之一是杰出企业原则(护城河理论),但我们翻阅所有的巴菲特,没有发现巴菲特提到行业优选原则,只是巴菲特更加偏好消费垄断企业,可是,巴菲特更多的重仓却是银行和保险,以及成长早已变成笨重大象的可口可乐,在过去十年,巴老在可口可乐上并没有赚到钱。虽然巴菲特的可口可乐在护城河理论中甚至全世界的投资标的都无出其右。

 

    而彼得林奇的投资原则中,更加偏好快速成长型企业,所以林奇在位13年年均收益达到29%从而战胜巴菲特30年的22%,很多人说林奇从1977年到1990年是美国股市走牛的十年,我一点都不这么认为,林奇战胜巴菲特的投资收益不是偶然的,是因为林奇更加偏好快速成长而巴菲特更加偏好稳定增长

    巴菲特和林奇在投资上有本质的共同点,那就是以企业质地为投资考量,只不过视乎巴菲特更加注重估值而稍微忽略成长,林奇视乎更加注重成长而对估值谈的并不多。

 

    事实上,估值低的投资标的,如果长期成长性并不突出,其实更多的是交易性收益,以未来五年的成长性为例,你到底是买低估的PE只有十倍的增长每年10%笨重的大象,还是买PE已经透支达到50倍,但成长达到50%的快速增长,拿起计算器敲一下,五年后会出现什么状态,本博以前有过一篇文章,专门谈到这个课题。

 

    巴菲特由于不懂医药股,所以一直没有沾手高速成长50年的美国医药股,直到去年开始投资医药股并一再检讨自己太愚蠢了,我就不明白我们的祖师爷为什么不懂医药股?哪种药属于专利哪种药治疗哪个大病种,这样的常识祖师爷怎么会不懂?

 

 

    唯一的可能是,格雷厄姆和费雪可能从来没有投资过医药股,以祖师爷的谨慎安全原则,他不想尝试师傅没玩过的游戏,从而失去自己宝贵的时间成本,我的理解可能很操蛋,但巴菲特手里应该有各个行业很多年的收益报告统计,为什么早年没有引起巴老的警觉?

 

     我阅读过很多投资书籍,巴菲特和林奇没有提到过行业优选原则,但斌在他的那本《时间的玫瑰》中有提到先选行业,后选企业,可令人费解的是:但斌虽然早在07年就这样说过,遗憾的是,他的重仓却是招商银行、万科地产,贵州茅台和烟台万华,好像只有茅台靠谱,其他的标的无一不在08年全军覆没!但斌《时间的玫瑰》在08年的灾难中已然成了时间的霉味,直到今天四年了,万科和招行依然被市场砍得回不过神了,而但斌早已成了中国巴菲特的笑料!~

 

    在寻找高确定性高成长的投资标的中,本版有独家理论,你可以翻阅全世界的投资书籍,也未必能找到与我雷同的说法,这个理论的挖掘可能和我个人的经历有关,我十几年从事市场一线的销售工作,做过国内两家上市公司的大区经理,我亲眼见证企业的成长是由于市场拉动而不是开发新产品扩张产能所拉动,所以,那些做在办公室里研究投资的家伙很容易走进新品研发以及对产能扩张偏爱的倾向。事实上,产能扩张应该在市场需求之后,而新品研发的成功率连5%都不到,更别提为企业贡献利润了。

 

    本版一再强调的两点,也是一贯宣称的高速成长企业的独家理论:

 

    1.市场占有率和企业成长的反比关系;

    很多人会笼统地说大企业成长慢小企业成长快,可是他忽略了大企业成长虽慢但确定性高,小企业成长快但确定性低。

    可是,如果一个产品已经证明被市场快乐的接受,而全国有更多的大量空白市场等待开发,那么恭喜你,你找到了一个金矿;

 

    2.快速成长型企业关键词:

 

 

   供不应求产能扩张产品提价,他们的顺序一定是这样安排的,其中核心是供不应求,一旦你发现一家产品供不应求,那么接下来他们必然要做的两个动作就是产能扩张,以及产品提价。

 

    在沪深两市2000家企业中,你一定能找到供不应求的企业,这样的企业一旦找到,如果供不应求的产品再贴上专利独家等标签,那么恭喜你,你可能发现了一座金矿,你发达的机会可能来临。

 

 

    企业都会成长,但内生式增长速度非常缓慢,而外延式增长速度则非常迅速,所以,我们要寻找快速最快成长性最确定的投资标的,两者不可偏废任何一项。

 

    首先要问,明年能不能比今年卖的多?卖的多的理由在哪里?

    再问:理由是不是很可靠很确定?

 



豹豹(跟帖讨论)


不错的文章

这就是基础研究的重要性,鼓捣概念尽管虚,但是真正搞清楚了概念的实质则会事半功倍。

国内对成长的定义很成问题,不仅与巴老的理解不同,与费老的教导也明显不同。

费雪专门提到过伪成长股,主要就是指那些周期性复苏的企业,还有困境反转的企业,这绝对不是费雪要的成长,这只是暂时的。

费雪反复强调卓越的管理团队,就是因为他看重的成长模式特别需要一流的管理。


按大的逻辑来讲,成长的根基分为3类:

第一类:销量增长,这又分为4小类:市场渗透、市场开发、产品开发和多元化

第二类:提高售价

第三类:规模效应及降低成本

费雪比较偏好产品研发类的,这类企业的产品线宽度不断拓宽。而巴则更看好市场渗透、市场开发及产品提价,他喜欢不变的产品及强势品牌,这样的产品不断去攻打新的市场。这样的企业的价值也更容易评估。

所以,巴虽然自称身上有“15%的费雪,但他看重的成长模式与费雪是有很大差异的,像费雪喜欢的德州仪器,巴老认为收益增长不过是一种假象

总的来说,产品线宽度发生变化这样的成长,跟市场渗透、市场开发相比,分析、研判的难度要高得多。

找到成长的根源只是一方面,还要理解这类股票的一些关键因素,如价格变动模式。这个度相当难把握,得拉长到一个较长的时间仔细评估才能比较出其相对吸引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