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的东西,没有答案

(2013-06-08 10:13:01)
标签:

文化

自校对

分类:
    因为答案总是有隐含的预设前提。比如人会死的。答案是的。那它隐含预设了什么?苹果会掉下来,隐含预设了什么?答案们封闭了你的思维封闭其他可能的空间,然后你被阉割了,不再有想象力创造力。
    答案给你安稳,也给你枷锁。如此人生就是一个骗局,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世界是谎言构成的,足够细节就可以了。
    信仰给你答案,所以我不喜欢。但康德说可怜的老南佩需要信仰,他给上帝留了一块自留地。尼采戳穿了这个谎言,他告诉你有上帝这个答案,我自然也有上帝死了这个答案。我前面评论里说,信仰如胶水,因为这个立足点是个答案。
    笛卡尔,i think, therefore i am. 他的方法论是doubting怀疑,怀疑世界的存在,怀疑我的思考,怀疑怀疑本身,但依旧是怀疑。所以怀疑是他的立足点。问题是怀疑预设了什么?这个立足点预设了有一个东西能够怀疑。那这个能够是哪里来的?所以胡塞尔他们就可以破这个立足点。
   好的东西是没有答案的。没人能告诉你,所以我说自校对。自校对说的是一切都是可以校对的,变化的。易也是一样。没有答案。很多人觉得学了易就有了答案,那是不理解易。
   即便没有答案这个答案本身也是要校对的。立足点也是建立来破的。自校对的立足点在没有任何立足点可生任何立足点,破任何立足点而生新的立足点,是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是重重超越的,是不二的。笛卡尔的怀疑无非是思维层面的校对,胡塞尔的现象是更深的校对,他的校对生了先天意识结构这样的立足点,这样的心。
   当然,自校对的立足点其实根本在生命的一种能力,重重超越的能力,这便是佛种、佛心。没有这种能力,生命就不成为生命,只是枯枝败叶。 这种能力便是周边的生机,便是佛的功德。能力、生机、功德,不论你名之为什么。
   即便你说没有这样的能力没有这样的生机,那也是我们需要自校对的东西。那时我们或许能突破佛的境界。

----
   好的东西是生命的东西,说都说不出,勉强最多只能给个大致的描述。答案总是临时的,局部的,方便的,但不究竟的,标准答案就更是毒害了。讲道理的人生导师,那个是非常功利主义的。
   问-答游戏的精髓不在给提问与给答案,海德格尔说开启问题、正确地提问很重要,而提问我认为还是在校对。问答,校对而已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