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尼克
尼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02
  • 关注人气:31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勒与祖宾梅塔

(2010-12-30 18:33:03)
标签:

音乐

马勒

祖宾梅塔

音乐真能反映民族性格。有一次网上看了一段祖宾梅塔指挥的马勒,很惊诧怎么会这么失水准,透着笨拙与咖喱味道,再仔细一看视频,果然是印度的一个乐队。并没有歧视的意思,那吹小号的就是不太会吹。亚洲人(除了日本人)普遍就是离交响挺远的。也许是文明的时间还不够长,就像传说中的贵族气质似的,至少得有三代的累计。不知道印度人在美国住了三代以后,房子里的咖喱味道能否少一些;中国人在美国住了三代以上可否在公众场合讲话的声音小一些,知道怎么讲道理。


有的指挥在演奏时身体动作幅度很大,感觉那是体力活儿,如小泽征尔,印证了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说的:艺术来源于劳动。但也有的指挥即使在演奏激烈的音乐时,身体也几乎纹丝不动,“我自岿然不动”说的就是他们。乔治普莱特在指挥马勒的大作时,就是如此,但近镜头看得出老头儿浑身肌肉紧绷,贼激动,贼投入。即使是演奏马勒第五交响曲第四乐章的慢板,也可感觉到他身体内部的张力,想必与他距离接近的演奏员即使不用眼瞅他,也可嗅出空气里的缠绵与凝重。同一段音乐,祖宾梅塔的演出就很稀松,节奏很快,是在敷衍了事,感觉丫是上台前忘去洗手间了,有点尿急,脑子里想的根本不是音乐,而是怎么最快冲到厕所,先解第几个扣子。让你怀疑这还是不是伯恩斯坦,普莱特,海丁克或者阿巴多平常告诉我们的那个马勒。梅塔的所有马勒作品都有毛病,音乐家也有犯相的。但梅塔还就爱马勒这口儿,没治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