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作者:行吟天水宋唐先生 行吟天水宋唐先生博客链接http://blog.sina.com.cn/hxswq
诗评:清水
春天总是和活泼生命相连着的,谁不愿听春之歌?这首诗共三节,完美的表达了春天到来前的坚守与欢欣。
首节“枝丫已经展开,一场大雪突降,在夜晚。”这显然是受古诗词中一些作品的启发。用“枝丫已经展开”,即人格化的比兴手法,来象征人们的期待,是中国古诗词中一种传统的表现手法。而“已经”两字见出这种期待是急迫的。那期待何物呢?原来是“一场大雪突降,在夜晚”倒装句的形式,及微微的带着那么点突兀,使诗意顿见浓郁,并给人一种既朦胧又幽深的美感。
次节“无声无息,勇敢者画出车辙,与嫩叶坚守。”诗人的奇特想象在这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诗人的心感觉春天就要到来。“无声无息”紧承上文的大雪而带有古诗文中的“润物细无声”之滋味。春天确实是悄悄的来的,但对有感觉的人而言是要做些个准备的“勇敢者画出车辙,与嫩叶坚守”。“嫩叶”见出春之迹象,“勇敢者”即人。而人物的介入使诗意显得跌宕起舞。嫩叶与人一起坚守,以嫩叶的口气寓景于情的把诗人对春天的期盼道出,这样的角度,这样的构思,使这节诗充满了新鲜感,使诗人心中的那种对春之情更生动感人地流溢了出来。
第三节“东方一片红晕,渐次光亮,唱出日出的前奏。”读到第三节读者才恍然大悟,原来上两节描绘的是昨夜的情境。诗人深受中国古典诗歌之浸染,运用的也是古之诗歌之写作手法。清.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情能移境,境亦能移情。”这一节诗是以眼前的情移昨夜“一场大雪突降”的境,为昨夜的境注入于日出前欢欣的心情。这样上下文贯通,春之情也淋漓的表现出来了。
纵观全诗,既是一首观图诗,又是一曲深情的春之颂。诗句既抓住了图片的典型性特征,又富有浪漫主义的传奇色彩。正因为诗人是以热爱春天的眼光着手描绘图片景致的,因而他笔下就不仅是死板的图片景物,其中更有对春天油然而生的那一股强烈的热爱之情。景美情深,诗人很好的继承了古之诗歌借景抒情、以形传神的手法,且与现代诗歌结合的很是传神。
——2012年9月29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