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失败的成功者”案例汇集(五)之“巴林银行”倒闭事件

(2014-07-04 23:01:38)
标签:

股票

“失败的成功者”案例汇集()之“巴林银行”倒闭事件

有段时间没写了,最近工作、生活上琐事较多,没沉下心来梳理;资本市场上各类事件也层出不穷,债券新政、新股爆炒,一片眼花缭乱资讯的发达使得黑天鹅已经不像塔勒布先生说的那么稀有了,如果样样都要分析个所以然,负担真的很重。

抽空重温了《魔鬼交易员》这部老片,该事件许多朋友都听过,讲的是上世纪90年代发生的一件匪夷所思的银行倒闭案。一个具有230年历史的世界上“首家”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巴林银行,总部位于英国的老牌银行,是弗朗西斯·巴林创办并发展的,曾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罗柴)模仿的对象和死对头,曾贷款给美国法国手中购买路易斯安纳英国皇室也是其客户,先后获得了五个世袭的爵位,总之荣誉和传奇多得不得了,跟胡雪岩一样是英国的“红顶商人”。就是这样一家声名赫赫的银行,被一个叫“尼克.里森”的28岁小伙(新加坡公司总经理交易员)用了仅仅3年就玩死了,之后尼克经历了牢狱、离婚、试图自杀等一系列人生坎坷,目前是以出书,接受采访为生的中年男人。我觉得坐牢,尼克罪有应得,但把倒闭的责任都往他一人身上推就显得不那么公平了。

不以套保为目的的期货交易都是赌博

关于巴林银行倒闭的经验总结各方都有很多,如:该银行风控体系出了问题,尼克一人分饰交易和结算2个角色,以至于他可以欺骗总部利用“错误账户”进行头寸极大的日经225指数期货交易等等,但让我疑惑的是,这么牛的银行,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漏洞?隐瞒不断亏损的事实或许可以骗到高层,大额资金不断流向新加坡,难道不用做总仓位控制吗?影片中巴林的CEO是知道尼克是做期货的,他们还高佣金(最近华尔街也有这个现象)、各种荣誉给到尼克,如果说尼克在赌的话,也是高层借尼克的手在赌,你老板要赌,风控再没漏洞也拦不住呀。

再回头去看巴林家族的历史,后代掌门不可能个个如初代目那么英明神武,和罗柴家族竞争,渐渐处于下风,后于1890年冒险投资阿根廷政府失败(南美政权貌似一直不稳),元气大伤;但毕竟是基督教银行,比犹太银行的好处是,根正苗红,在政治上的投入使得其可以继续靠着信誉混饭吃;能力下降、实力不济,但在外界给予的光环下巴林家族始终有颗恢复往昔繁荣的虚妄之心,这是一切错误的根源,尼克本也是不错的交易员,虽没上过大学,在300个面试者中脱颖而出受聘摩根斯坦利,后为巴林银行在印尼出色得处理了呆账,从而年纪轻轻就被赋予大的权限,负责新加坡公司的期货交易。

可惜市场是不管你如何天赋异禀的,神户大地震不是能预测的,90年代日本经济下滑的大趋势不是在半山腰能看明白的。无论是巴林家族还是尼克,都被世人的光环捧杀了。

                 附 日经225历史走势图 1995年在半山腰

http://s14/mw690/0024s2wYgy6KbUi7s4d1d&690

这让我想起了巴菲特办公室墙上的一句话:只有有钱的傻子,才会四处广受欢迎这句话意思就是要清醒了解自己的能力边界,尤其要警惕的是虚荣心,它会使你高估自己。

   最近的交易策略是这样的,希望朋友们提点建议:高收益债虽然还有油水,但吸引力已经下降,加上新政的干扰...目光早就瞄上了可转债,而且可转债债底的变薄比我想象中来得更早一些,股性部分还不确定;民生转债筹码已经够多,因此找了安全边际高的工行转债,虽然基本没有债底,但正股分红股息超过了7%,这样工行转债理论上性价比是好于7%的债券的,但股性什么时候显现不确定,准备边边加,在未来半年左右的时间逐步移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