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观察者网上的一篇文章,即《两岸圆桌派|金灿荣、唐湘龙:福建舰有能力“追着美航母群打”,让日本惊恐“第一岛链”不保》,在军事爱好者中引发了热烈讨论。这背后所折射的,是中国海军力量跨越式发展所带来的区域战略格局的深刻变革。
一、
福建舰的意义:从“区域防御”到“远洋制衡”的战略转型
福建舰的入列,其意义远不止于增添一艘航母。作为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母,它搭载的电磁弹射系统代表了全球顶尖的技术水平,使得舰载机能够以更满载重量、更高频率起降,极大地提升了航母编队的综合打击能力。所谓“追着美航母群打”的表述,虽带有一定的网络叙事色彩,但其核心逻辑在于:福建舰及其未来的战斗编队,将赋予中国海军在西太平洋,乃至更远海域,与传统海上强权进行“体系化对抗”的能力。
这意味着,第一岛链内的军事平衡已被彻底打破,中国拥有了更为强大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的延伸。美国航母战斗群以往那种在中国家门口“耀武扬威”而无所顾忌的时代,正在成为历史。这种力量的质变,是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实后盾,也是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重要基石。它向世界传递出一个清晰信号:任何试图通过军事恫吓来胁迫中国的企图,其成本和风险都已变得空前高昂。
二、
高市早苗们的“不谙世事”:地缘政治幻觉与历史悲歌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右翼政客高市早苗等人的言行,显得尤为“不谙世事”。他们非但没有正视中国和平发展与军力成长的正当性,反而变本加厉地渲染“中国威胁”,积极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甘当其马前卒,在台湾、南海等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不断进行挑衅。
这种行为的根源在于两种危险的幻觉:
一种是,冷战思维的幻觉:他们仍沉浸在零和博弈的旧梦里,认为中国的崛起必然意味着日本的衰落与他者的威胁,而非寻求合作共赢的新路。
一种是,依附强权的幻觉:他们仍迷信,只要紧紧抱住美国的大腿,就能最大限度地获取战略利益,甚至借此机会实现其“国家正常化”和军事松绑的野心。
然而,人们推断高市会是“把日本带入沉没海洋的首相”这一判断,虽言辞激烈,却并非危言耸听。从地缘政治现实来看,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灾害频发的岛国,其最大的福祉在于与周边国家,尤其是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保持稳定、友好的合作关系。如果日本右翼精英执意选择一条对抗之路,那么其后果将是极其严重的:不仅会将自己捆绑在美国的战车上,成为大国博弈的前线炮灰,更会彻底断送与中国携手共创繁荣的历史机遇,将国家的命运引向一条充满不确定性与对抗风险的险途。这无异于一场政治的“沉没”。
三、
中日时局的未来: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
当前的中日关系,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一条路是走向对抗、分裂与不安,这正是高市早苗等右翼势力所推动的方向;另一条路,则是重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智慧,重回对话、合作与共同发展的轨道。
中国的发展步伐不可阻挡,福建舰的诞生只是一个缩影。中国的目标从来不是取代谁、征服谁,而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对于日本而言,最明智的选择是摒弃冷战心结,以清醒和务实的眼光看待中国的崛起。这需要日本国内有远见的政治家和民间力量发挥积极作用,遏制右翼势力的冒险冲动,推动对华政策的理性回归。
综上所述,其结论应是:
福建舰劈波斩浪,象征着中国捍卫和平与发展的决心与能力;而高市早苗们的聒噪,则提醒我们前路上的荆棘与挑战。东亚的和平与繁荣,容不得任何人的任性妄为。我们真诚地希望日本能够从历史的教训中汲取智慧,从地缘的现实中找到方向,莫要一意孤行,最终让自己所在的航船撞上时代的冰山。历史的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是选择与邻为善、共谋发展,还是选择与霸为伍、引火烧身?这道选择题的答案,将决定日本未来的国运,也关乎整个东亚的明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