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龙年至蛇年的岁暮手记
(2025-11-09 10:09:37)
壬辰年腊月二十九 1月28日 周二 晴
3/13
除夕的晨光,已带着春意的温存,将东窗的玻璃染成一片碎金。
谁能想到,龙年岁暮,我们老两口又与大孙子一起,乘坐孩子驾驶的车辆,从桃源的旧居辗转至小女家中,预备在此共度除夕。这已是应小女一家盛情相邀,全家人第二次齐聚长沙,来守岁、欢度春节了。
儿媳小杨早携两个孩子自肇庆归来,在此等候多时。只可惜大女一家,因外孙女中喜儿的奶奶和叔叔身体欠安,需人照料,已提前返回桃源。世间团圆总难十全,虽留遗憾,却也成全了另一处的天伦。
小女家中地暖如春,厅堂轩敞,将岁末的寒意全然隔绝在外。孩子们执意不让我们沾手家务,只要我俩安然享受这"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清福。这份孝心,让冬日的暖意直透心底。
早餐后,客厅里便散开一片安宁的热闹。老伴专注地看着手机和平板,我则翻开那本《历史不忍细看》——去岁在此过年时,就在茶案上邂逅了这本令我爱不释卷的好书,与《美的历程》并立,都是小女婿的心头好。记得他品茶小憩时,常随手展卷,书香茶韵两相宜。
外孙维维、孙儿糖糖和子恒三个男孩,埋头于掌中方寸天地间。四岁的小孙女芯宁独踞绒毯地板,将大电视屏幕变作她的专属剧场。
午后的阳光,正漫过鳞次栉比的高楼,想必也驱散了街巷间残余的寒意。
日影西斜时,我们分乘两车,随小女夫妇前往维维小姑爹经营的酒店。维维的小姑和表姐早已恭候在此。不久维维的大姑爹一家携宾客也相继到来。他们甫一上到二楼,便先至我们老两口跟前,欠身握手问安,随后才上三楼陪宾客。壮年人的这般礼数,让人依然心生暖意。要知道,二十多年前,我们正月初应邀到附近的亲家母家去时,当时还是中青年的他们,也是起身迎接我们的。
二楼三楼各设盛宴,两大圆桌佳肴蒸腾着团圆的热气。几代人穿梭往来,举杯相庆,整座酒楼都洋溢着节日的欢腾。席间最令人动容的,是维维的大姑夫妇俩特意下楼,轮番给我们敬酒。我不禁感慨:亲家虽已仙逝,但他们的子婿辈个个知书达理,将敬老爱幼的家风传承得这般妥帖。若亲家泉下有知,也该倍感欣慰。
这场岁末盛宴,便在杯觥交错中化作温暖的享受与记忆。念及春晚将至,众人依依话别,各自归家守岁。
想来此刻,神州大地的十四亿人,都正随着央视春晚的节拍,沉浸在祥和欢腾的节日氛围中。万家灯火里,流淌着同一个团圆的故事。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