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芳华桂子情》:一片绿叶的实业报国路
标签:
桃李芳华桂子情愿做实业报国绿叶杂谈 |
分类: 文学评论 |
https://bbs.cdzyw.cn/forum.php?mod=image&aid=1191153&size=300x300&key=1e7f63e543cf3cab&nocache=yes&type=fixnone
从书中看到,这位来自湖南桃源偏远乡村的农家子弟,用二十年时间,完成了从大学毕业生到实业报国者的蜕变。书中记载的,不仅是个人奋斗史,更是一部中国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破浪前行的缩影。刘幸初的特别之处在于,当虚拟经济席卷神州之时,他始终坚守实体经济阵地,将一家初创时仅十余人的小印刷厂,发展成为员工五百余人、年产值超亿元的中山天嘉纸品有限公司。
通讯中有一段话尤为动人:“中国作为人口大国,人均资源有限,发展实业、解决就业将是实现国强民富的根本出路。”这不仅是刘幸初的创业理念,更是他践行至今的行动指南。在台资企业流水线上的淬炼,在港资企业的管理历练,在印刷公司的全盘操练——这些经历铸就了他独特的经营哲学:将东方的人文关怀与西方的管理体系完美融合。每周一的专题早会、每月的优秀员工评选、每年的“春茗”晚会,这些企业文化仪式背后,是他对“领导员工思维”的深刻理解。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书中揭示了刘幸初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逆势突围。2010年,当众多出口型企业举步维艰时,他的企业却突破亿元大关,每年至少上交税收超千万!这得益于其前瞻性的国际认证布局: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CTI国际玩具行业认证、GSV反恐认证等多项资质的获取,让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话语权。
仅从《愿做实业报国的一片绿叶》这个标题来看,本身就是一个精妙的隐喻。在实业报国的大树上,刘幸初甘当绿叶,却绽放出比鲜花更加持久的生命力。他的故事印证了一个道理:真正的企业价值不在于规模大小,而在于能否在时代洪流中坚守初心。当众多企业追逐“快钱”时,他选择了一条更为艰辛却更可持续的道路。
这篇通讯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没有停留在企业发展的表象,而是深入挖掘了主人公的精神世界。从九十年代初,毅然放弃月薪两万的安稳职位到自主创业,从简陋厂房到现代化产业园,每一步选择都彰显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家国情怀。书中引用的多段主人公自述,让一个脚踏实地、目光远大的企业家形象,跃然纸上。
作为一部人物传记作品,《桃李芳华桂子情》通过这样的篇章,展现了教育成果的最美呈现——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价值观的塑造与传承。刘幸初的故事告诉我们,大学的真正价值,在于培养既能独善其身、又能兼济天下的人才。在这个意义上,这篇通讯已然超越了个体叙事的范畴,成为观察中国当代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精致窗口。
前一篇:读金灿荣文章有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