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记忆的复调:读《今宵酒醒何处》

(2025-07-18 17:03:44)
标签:

《今宵酒醒何处》

王东京

回忆录

分类: 文学评论
    眼前的《今宵酒醒何处》,绝非一般意义上的散文结集,而是一部以文字谱写的追忆畅想曲,一部在时光长河中打捞记忆碎片的复调叙事。这部仅十五万字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节奏和情感密度,构建了一个令人流连忘返的记忆迷宫。当我连续读完四十七篇佳作后,不仅为作者王东京娓娓道来的叙事艺术所折服,更被其中蕴含的深沉生命回响所震撼。
记忆的复调:读《今宵酒醒何处》

    作者以"故园三千里"的乡愁为经,以"一山一水总关情"的感怀为纬,编织出一幅幅动人的记忆图景。在"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宣言背后,是对"我的老师"的深情回望;"夜深忽梦少年事"的恍惚中,蕴含着"与改革者同行"的时代印记;而"围炉夜话"的温馨场景,则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精神纽带。这些文字不是简单的怀旧,而是通过记忆的棱镜,对生命进行的一次次重新诠释与赋义。
记忆的复调:读《今宵酒醒何处》

    掩卷沉思之际,我不禁与作者共同坠入那个"今宵酒醒何处"的哲思空间。书中的每一篇散文都像是一坛陈年老酒,初尝清冽,回味却愈发醇厚。作者将经济学者的理性思辨与文学创作者的感性表达完美融合,使这些文字既有个体温情,又有时代厚度。这种独特的叙事张力,让读者在个人记忆与集体记忆的交汇处,找到自己的情感坐标。
记忆的复调:读《今宵酒醒何处》

    这位从文学少年转型为经济学大家的作者,其人生轨迹本身就构成了一部传奇。他听从师命放弃文学梦投身经济学研究,却在学术巅峰时期重拾文学之笔,这种生命的迂回与回归,恰恰印证了书中"人生真没有白走的路"的深刻体悟。作为中央党校的副校长,他不仅在经济领域建树颇丰,更通过这部散文集展现了一位学者对生命本质的思考。这种跨界表达,打破了专业领域的藩篱,呈现出知识分子完整的精神世界。
记忆的复调:读《今宵酒醒何处》

    《今宵酒醒何处》最动人之处,在于它超越了单纯的个人回忆录,而成为一代人精神历程的缩影。作者将"在时代中历练,在风霜中成长,在温情中自愈"的生命体验,转化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存智慧。书中那些看似平常的生活片段——一次偶遇、一场对话、一处风景——经过时间的发酵,都获得了诗性的升华。这种将日常经验转化为审美对象的能力,正是散文艺术的至高境界。
记忆的复调:读《今宵酒醒何处》

    阅读过程中,我时常陷入一种奇妙的时间错位感:作者的记忆成为我的记忆,他的乡愁唤起我的乡愁。这种情感的共鸣与思想的共振,使阅读行为本身也变成了记忆建构的过程。当合上最后一页,我确实如作者所言,陷入了"沉醉不知归路"的阅读体验,而这种沉醉,恰恰是对生命最清醒的体认。在这个意义上,《今宵酒醒何处》不仅是一部追忆之书,更是一部存在之书,它邀请每位读者在自己的生命长河中,寻找那些值得珍藏的"今宵"时刻。(写于2014年2月)
记忆的复调:读《今宵酒醒何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