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她呀,前半生历尽坎坷(续)

(2022-05-18 17:21:03)
标签:

张超球

人物

命运

回望

杂谈

分类: 随笔
     5.至于暴矣 

    对于前半生历尽坎坷的张老师,以前以为她的悲催经历只发生在娘家。未成想,就是出嫁及重新走上教育岗位后,她又遭受过“蚩蚩氓夫精神上的打击与折磨。只不过,在娘家的坎坷遭遇来自当年的社会,而在婆家呢,则是来自丈夫的“家暴”!这,几乎毁灭了她事业,还有她对前程的苦苦追求 
    这些事情,以前的我,是不知道的。
   前半生历尽坎坷的张老师,我1982年初才见一面。当时,我们从各自的乡中学集中到区中学,参加初三语文统考阅卷。同在一起的二十多位评卷老师,只有张老师从未见过的新人,更不知她是铜匠还是铁匠
    记得1989的一天机关上班,第二次见到张老师。此时算是“一回生,二回熟”了吧。打过招呼后,她问我“自考办在哪?我便带她去那里报名和买书。随后,她又问我,罗局长在上班吗?李*、程*、郭*他们,办公室在哪呢?我问她:你认得他们?她点头,并告诉说,前一位在七十年代初,到她家乡里当过书记;后三位呢,一个是下乡知青,她的闺蜜;另两位是她的同乡!在带她见上述四位时,从他们之间久别重逢又无话不谈的情景中,我得知了她的一点点信息。原来,她在县城对河的乡中学教毕业班语文、当班主任,1983年大专毕业后,经考试择优录用为公办教师,现正自考,快拿到本科毕业证了。由此,我十分佩服她的好学精神、自学能力。此事过去不久,我从全县两百多人的本科教师花名册上,发现这位老师,不仅赫然在册,而且单位是城内的中学了,并仍教初三毕业班、当班主任,还是县总工会和教委联合表彰的“巾帼先锋第一人!
    又过了五年,即1994年下期,已在职校工作的我,突然在校门口碰见了她。我奇怪,问她为何来这里?她告诉我有恩于她的小学老师、后来退休了的何校长,到小儿子小何教书的这所学校来了,闻讯后,即赶来看看老人家。这时候,我突然萌生一个想法,若调她来此教中专语文,并当班主任,起专业骨干引领作用,多好哇。因为,我听教委机关同事讲过,这位老师事业心强,能干得很教育教学效果十分突出,总被学生和家长称为“妈妈老师”;而且1986年在县总工会召开的三八红旗手表彰大会上,她还代表教育战线的女教师作了大会发言。我想,我们学校若来,必是位胜任教书育人的好带头人。正当我要把想法告诉她时,却见一男子从小何老师家骑车出来,在校道上边粗声粗气地催她快些回去。我定睛一看,才知这人是她的丈夫!如此,我当即打消调她来校的想法。
    原来,她这丈夫,我不仅早在1975年、1976年的新河桥工地、两河口水库工地抽中心时见过他,而且印象中他总是在人群多的地方起哄、吵闹。如此,我不仅对他很反感,而且怀疑张老师嫁这么个人,是自己没看准,还是委身于他呢?不然,不会“鲜花插在牛粪上的!见她就要坐上其夫的单车离开这里了,我便只向她“拜拜”后,就转身进校了
       时间一下到了2016年深秋。当时,我应华叔之邀,与张书记等去一处远房的宗亲家族那里,开展联谊活动,不巧又在车上见到了张老师。原来,她娘家与我们同属一个家族,这次是特地请她引路同去的。我感慨道:张老师,您好啊!这是第4次见面,了二十多年吧?”她微笑着答:“是的,你还记得这么清楚?我又问:“您退休了吗?还好吧?她告诉我道:“我退休十三年头了家里没人敢欺负我了现在好着呢。”听她如此一说,吃了一惊,忙问:“怎么,你这么年轻,怎会比我?”旁边的华叔插话道:“我这老同学,肯定要比你大呀!”张书记也感到不可理解,感慨道:“我原以为,张老师是我们家族的妹子,怎么与我一样大呢?”我忙补充道:“家宽出少年吧?”听了我们的话,张老师笑了起来,告诉大家:“若是当年家宽的话,我和我二姐就不会被我妈送人,由刘姓改张姓了!”听她如此说话,我们都不好意思再谈下去了。因为,这可是她心底最痛苦的伤疤啊。至于她说的“没人敢欺负的话,是不是指她那个粗声粗气的男人呢?我不便开口问了
    写到这里,我记起前年夏天,自己去桃花源对岸的乡村酒店,应邀参加一中115班同学聚会时,听到了李姓老同学说的一段有关他同事的话。告诉我他和张老师的婆家相邻几十年了,知道这家人除公公人好不多说话外,那婆婆的一张嘴巴可把周围人都骂了个遍。而遗传了他娘坏脾气的其夫,也与其他人关系一直很僵。他不仅常与外人吵架,还与他的娘也对吵骂娘。所以当兵退伍几年来,27岁的他,一直没人为他说媒。李同学还说,他与张老师同在中学共事几年,与老师们一样总为她打抱不平。你看,她丈夫不是个东西,总是隔五差六地到校动不动就随意骂她、动不动就把她的铺盖行李卷回家,还粗鲁地辱骂出面调解的校长主任他们。你看,老师们怎能容忍这个像混混的行为,对此十分愤恨。你看,张老师嫁到这家来,还是其夫骑单车,多次回转一两百里路,自己上门张老师恋的爱。起初,他在家乡发现年轻貌美的张老师她姨妈回去后,就到她姨妈家,亲热地喊她叫姑姑,还问张老师家住哪里、有些家人。然后,他就骑单车,跑到张老师家,自报家门套近乎。赢得张老师的大伯和妈妈他们的好感后,他又三番五次跑去张家,找张老师直接谈婚论嫁。张老师看到他远道而来,真心一片样子,就答应了他,并在1977年元旦嫁了过来。可是好景不长,张老师被他娘俩骂得不行,后悔不迭。1979年初,张老师在县城碰到十年前的区联校长后,立即就被这位校长请到县局办点的重点小学,在那里代课一期。随后,我们乡联校听说她在教书育人上很有一套,就把她给要了回来。作为一直舍不得离开教书育人阵地的张老师,特别珍视这重回的岗位,所以每到一所学校,家长和学生都好评如潮。说到上述这些后,李同学还引用几位语文老师嘲讽张老师丈夫的话,说他就如《诗经.氓》中的那个“氓一样,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听了李同学的这番话后,我对本文女主人公过去的遭遇、命运,更加地同情起来了。
    我听李同学讲的这个“氓”,真不是个东西!他,虽为七十年代中期前的退伍军人,却一直有些混混气。我对此是亲眼见过的。难怪婚后,他不仅不好好支持其妻的工作,还常常到她教书的学校,就些小之事找她胡搅蛮缠,企图迫她就范,对他百依百顺才不听他的话时,就把她的铺盖行李用单车强行拖回家;有时对前来劝阻的校长和老师大吵大闹,横蛮无理;更可气的是,张老师假期外去听大专函授辅导课时,他竟听他娘的挑唆,把孩子从家里抱出来,用单车追赶五六里路,强行将孩子上才行可怜,假期紧张听课张老师,为了读书,只得忍气吞声、含泪接过孩子。这不是一次两次了,也不是人们没斥责过他,只是后来大家都不想去劝了。因为,谁出面找他理论,他就与谁吵起来、骂起来、横蛮起来!就说在学校里吧,每每遭遇此事,老师们都只怒目相向,再也不愿与这不通情理的混胀人照面了……
    前年,再次偶遇张老师得知,二十多年前,结束了氓夫的欺负!
    也直到这个时候,她才终于苦尽甘来了!
    苦命的张老师啊,年轻之怎么遭遇到那么多的羞辱与不幸?
    我问张老师,后来怎样才结束了氓夫对您欺负的命运呢?张老师道,大概看到她几次毫不留情地回击了他吧。也大概是,他这人,怕成孤家寡人,从此不敢再对她张狂了!对此,我为张老师庆幸时,还向她做了迟到的道歉。我告诉她:1994年那次学校遇见时,我不该对您产生偏见,以为您嫁这么个人,是自作自受!也不该顾及您那骂骂咧咧的他打消了当时调您到我校的想法!当时不了解您的情况,冷落您了对不起好在,如今的您,终于坎坷成大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