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车仗卫队群雕前的振奋
进入景区大门不远,只见正前方平坦宽阔的主道中间,一组长而宽、高大而厚重、气势磅礴而奔腾向前的车仗卫队,横亘眼前。见其阵势,当即给人震撼之感。我的耳旁,似乎听到了其碾压地面“车辚辚,马萧萧”的隆隆动地之声,也感受到这一重磅护车卫队疾驰而前,有着非比寻常的威严、不可冒犯的神圣。
近前一看,才知,原来这是秦始皇巡游中华大地的帝王车仗卫队!
难怪,如此地威风凛凛、气度不凡、不可一世、非同寻常!
见此隆重威严车仗卫队的阵势,我突然记起:历史书上,记载统一六国后的秦始皇,在其皇权统治的十多年里,曾五次外出,“亲巡天下,周览远方”。而且,秦始皇每次出巡时,都有象征至高无上皇权的车仗和庞大的骑兵卫队,场面壮观非常。现看到的这组群雕,以秦始皇声势浩大的出巡场面,用生动、形象的始皇像、车马及人物造型,再现了秦始皇作为中华大地上,首位皇帝高大威武的特殊风采。
见此庞大威严的阵势,我便迫不及待地从群雕两面着手,拍下了两张眼下的照片。而后,还仔细察看了整个车仗卫队的撼人景象。原来,这是由32个人、20匹战马、2辆车组成的巡游队伍。群雕约长40米、宽5米、高6米多吧。看来,这是景区继后面看到的那面朝大海的秦始皇巨型雕像一样,是两个标志性的建筑!
见此神圣不可冒犯车仗卫队的阵势,我再次端详了这组群雕。在其一体两面的下方,分别刻下的“华夏一统”“千古一帝”的红色标示,特别醒目,也着实让人感慨感叹。
作为“华夏一统”的秦始皇,既具雄才大略,又功高盖世。正是因为他,才从春秋“国有万邦”、“战国七雄”,而后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几百年间诸侯你争我夺的混战局面,从而“六王毕,四海一”。这本身,就是最伟大的壮举、最盖世的大功绩!即使今天看来,怎么高评赞赏他的这一历史伟绩,都是不为过的。况且,正是“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才使史上的这中华大地,自此有了一个质的变革,人类社会才从奴隶社会进步到了封建社会!
作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更是了不起!统一六国后,他没有坐享其成,而是继续雄心勃勃、励精图治。为扩大疆土,防止四围入侵,国家一统才3年时,即公元前218年,他便派屠睢率50万大军,浩浩荡荡,征服了岭南的广大国土。公元前215年,他又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了北方广大的河套地区。公元前214年,蒙恬又奉命北渡黄河,驱赶凶残的游牧民族700余里,直到阴山那边,使其不敢肆意袭扰我边境居民。再之后,始皇又派多路人马,有的带兵,打到了辽东半岛;有的出征西南,平定了那里的所有地区。为防再度遭到西北、北方和东北等地异族铁蹄的践踏,始皇开始大量征用全国劳力,修筑万里长城。此举,加上后来明长城的修筑与完善,较好地起到了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重大作用。
作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为推动社会进步,理顺从中央到地方的关系,加强对大一统国家的管理,一连采取了一系列有关的重大部署及措施。这是历史上任何被尊称为“圣人”“帝王”之人,从未有过之事。第一,他废除分封制,施行郡县制,“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从而建立起了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见司马迁的《秦始皇本纪》:“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因此,他成为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第二,他颁布发令,在全国范围内,强力推行“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币统制”等的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方面,实行了全面的改制做法,为健全和巩固新政权、推进全疆域民族相互认同融合、中华大地一家亲的大历史观奠定了牢固的基础。第三,勤勉把朝,亲自督政。“始皇夙兴夜寐,勤勉于朝,每天阅奏章竹简,不达百二十斤不就寝;不及时下达批文指示不休息。每临朝,即与丞相隗林、王绾和李斯等大臣商议大事。如此“皇帝躬圣,既平天下,不懈于治”。难怪,历史学家公认,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
看到眼前车仗卫队这一群雕,联想到5月13日中午,笔者在关中兵马俑附近看的大秦史诗片《复活的军团》,让人认识到,正是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坚毅果敢、强力强制,才成为了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巨人。他,真不愧为“华夏一统”的“千古一帝”!
(二)在“战国风情”园里的感受
看了上述群雕后,我们接着跟随导游,曲径通幽,拐到了一处林深茂密而幽静一处。
只见园林题额上,手书着“战国风情”四字。
在这里,我好像见到了战国七雄中,齐、楚、燕、韩、赵、魏、秦相互争霸不停的大战局面。
只不过,这里选取的,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历史画面,也就是微型的场景,或代表人物,或典型事件。比如雕在墙上的“完璧归赵”“负棘请罪”、魏国的“魏王假看斗鸡”、先后服务几国的吴起变法、不得志而“问天”的楚国屈原大夫,等等。
透过上述微缩景点、代表人物、典型事件,引得观赏之人,不免穿越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时空,进入到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战国时代。
公元前475年——221年,那是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也是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阶段。那个时期,整个社会无不充满矛盾、战乱不止,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争霸的局面。这“战国风情”,就是围绕战国七雄在政治、军事、农业、商业、文化、民俗等方面的不同特点,取其精华建造而成的。看了这里,使人“抚千古在一瞬,揽七雄于目前”,既能直观当时之景之人,又获取了远去的历史知识,还寓穿越遥远的历史于娱乐之中。在这里游览观赏,一举多得啊!
(三)在秦皇求仙入海处的沉思
看完“战国风情”园区后,我又跟着队伍,来到了秦皇拜仙入海处。
面朝这位高大、威严、老态而拜仙求长寿之法的秦始皇,我除了景仰他外,再无任何苛求他的想法。
因为,面对这位两千多年前改变中华历史的巨人,他所处的年代,还与茹毛饮血的时代相距不远,况且在那时连年旱灾水灾不断的大自然面前,束手无策的生民,谁懂天和地?谁能奈何自然灾祸?谁能掌握生死命脉?所以,又有多少人不相信鬼神、不求神拜佛呢?既然他功高盖世,成就了“华夏一统”的伟大功业,成为了“千古一帝”,谁还苛求这位历史老人具有今人的眼光呢?
只不过,透过“战国风情”园区的观赏,到源自春秋“国有万邦”、大鱼吃小鱼的混战局面,一直到打得昏天黑地的“战国七雄”,其间处于水深火热、民不聊生的奴隶、百姓,该是怎样的困苦受难之状了。而后,由秦国秦始皇出面,统一六国,从此基本结束了连年征战不断的战史,应该说,进入封建社会的民众,大概慢慢在结束了历史上几千年的战争苦难吧?然而,可惜的是,由于秦始皇既要面对被灭亡六国旧贵族的群起复仇,又要开疆扩土,还要解决匈奴蒙古等的进犯入侵,更要加强国家管理,还要运转整个国家机器,更还要修筑御敌的万里长城,实在是矛盾众多、困苦重重、力不从心、无法体恤民间疾苦、注意休养生息了。结果反而是,滥用民力、横征暴敛、严刑酷法。至于他第五次巡游途中病逝,下旨要贤能的扶苏接任皇权时,未料跟游的次子胡亥,与丑恶的阴谋家赵高勾结,合谋篡夺了皇位,成了造成历史倒退的秦二世!随后,不仅此君昏庸残暴、变本加厉,无限放大了秦始皇的弊政,还使广大民众重新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直接导致了秦王朝的灭亡。这样,“戍卒叫,函谷举”,“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从秦皇求仙入海处归来,我一直想明了秦统一六国之因,也想明白秦朝为何被项羽刘邦所灭之根。所以后来,我几次读了司马迁的长文《秦始皇本纪》、苏洵的《六国论》、杜牧的《阿房宫赋》等名篇佳作;又看了纪录片《中国通史》中的第15集《战国七雄》、第18集《秦始皇统一中国》等影视,还回忆了三个月前看的大秦史诗片《复活的军团》。此外,我还选读了几篇有关论秦始皇功过的史论文章,以及伟人对这方面的讲话、诗词。
综合上述,就觉“世必有非常之人,才能建非常之功”!如此,便使自己初步明了了有关秦始皇的历史真相。如此,便觉得,秦始皇统一中国,今人应以历史的眼光看待其重大作用、以辨证的眼光看待其重大影响,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其重大意义,而切忌以“小我”口味进行道德和价值的判断。如此,我也才大着胆子,写出本文,有求方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