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九畹溪观剧 凭吊屈原故里

(2013-06-13 08:42:27)
标签:

张超球

游览

屈原

故地

娱乐

分类: 游记博文
   三年前的端午节前,我乘旅船,从重庆至三峡,专程进九畹溪,游览了那里的地缝天问处,凭吊了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那天是4月23日。早餐吃粽子时,只见一轮朝阳,正从两座高山之间,喷薄而出,斜射到了船舱的窗户上。好明明亮亮的!

 

游九畹溪观剧 <wbr>凭吊屈原故里

     呀,这天放晴了,真好!久违的阳光,终于在我们面前,灿烂开来了!这是我赴重庆、三峡游以来,首见的一个难得的好天气!

      上午9点,华宇三号游船停靠湖北秭归县九畹溪码头后,我们便与先期到达此处的几艘游船上的游人一道,下了船,开始游览这与屈原有关的地方了。

                   游九畹溪观剧 <wbr>凭吊屈原故里

      在当地几十位男女导游的组织下,我们先是穿上蓝色的救生衣,接着便分批登龙舟,划船进溪谷。这宽仅一米、长约10来米的狭长龙舟,每船10排坐,每排坐2人;龙头前还有专业导游敲着鼓,号令着大家。看上去,这挺象电视里播映的龙舟赛一样的情景。我在随团导游的招呼下,与他并排坐着,双手紧握短浆,应着鼓声号令,一浆一浆地向前划水,参与着这整齐划一的龙舟“赛事”。如此这般,每批并列的10来只龙舟,便争先恐后、箭一般地向前冲去了。


              游九畹溪观剧 <wbr>凭吊屈原故里


      我们乘坐的龙舟,经过几公里长的水面竞渡后,便靠了岸,来到一处有剧场、有水上浮桥的深山幽谷之中。听当地专业导游介绍道,这里是不久前,拍摄电影屈原剧“地缝天问”的地方。 闻此言,我举目四望,顿感这里的的确确像个“地缝”!因为,四围高山,早已把我们所处的这地方,压缩成了一个狭长而幽深的天井了!

    

            游九畹溪观剧 <wbr>凭吊屈原故里

      在当地导游的带领下,我跟着随团导游,踩踏在漂浮而摇摇晃晃的水箱上。行进在这一里来长的“地缝”浮桥上,大家虽不担心跌倒,可人却时感晃晃悠悠、悠悠荡荡的,时不时还要用手习惯性地去抓两边的扶拦才放心。

游九畹溪观剧 <wbr>凭吊屈原故里

       走完浮桥后,进入比“一线天”还“一线天”的更窄狭、又昏暗的夹沟里。朝上看,没有了天日;环顾左右,两边壁立千仞,险峻极了;经过时,最窄处,仅容身子能过得去;再往里走,便没路了。我对给自己抢拍照片的随团导游感叹道:选择这地缝拍“天问”,真是异想天开,太绝了!在这呼天呛地、看不到任何出路的绝境处,更加重了爱国诗人屈原愁肠百结、无可奈何、摇头“天问”一百多个问题时的悲愤交加心理。那就是:战祸连年的祖国啊,您何时才能结束战乱呢?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啊,你们何时才能见到带来安宁幸福的阳光呢? 

                  游九畹溪观剧 <wbr>凭吊屈原故里


     身处这地缝夹壁处境中,确实给人带来非常压抑、十分恐惧和想立即逃生的惶惶不安感觉。就因为如此心理,我们赶紧依照向右后转的坡道,匆匆爬上陡立的天梯,走在了山腰间开劈出的那长长栈道上。只一会的功夫,灿烂夺目的阳光,立即从我们右边头顶上斜射过来,让人陡有豁然开朗、温暖如春、顿获新生的感觉。

     这一下,瞬间让人舒畅开来了。

      游九畹溪观剧 <wbr>凭吊屈原故里

      沐浴在这充满阳光的山坡栈道上,想着刚才经历两重天之境的感受,我顿有所悟:这地缝夹壁处,不见天日,没有出路,给人以极地绝望的感觉。而转身向右后转上天梯,又给人一种绝处逢生的希望;及至走在栈道上,见到太阳后,顿让人心旷神怡起来。前者似屈原那“天问”时的处境,后者如我们幸福的今天。在这“地缝”地带拍屈原“天问”,真是构思奇绝!让今人游此,亲身体验这逆境与顺境,顿令人有对比鲜明、体味深刻的感叹呀!

      游览“地缝天问”之处后,我们回到龙舟靠岸的旁边,即剧场里面坐定,等候观赏这里即将上演的屈原剧。

      一会儿,偌大的剧场便坐满了从“地缝”处匆匆“逃”来的游人。演出也随即开始了。

      一阵惊雷闷鼓滚过之后,舞台上奔涌出一村妇和众人。他们一声又一声地呼喊着:“弟弟回来吧!”“屈大夫,回来吧!”见此情景,闻此哭天喊地声,让人顿感氛围悲伤而难受。

 

游九畹溪观剧 <wbr>凭吊屈原故里
                                 这是当时上演的《屈原》一剧

      我当即明白,这是屈原的姐姐和乡邻们,在为忧愤投江的屈原大夫招魂!

      我突然记起,本地导游事先言之的话:我们这里原叫姊归县,故事源自于屈原投江后,远嫁他乡的姐姐不顾“女嫁后不能回娘家”的习俗,痛失弟弟之际,冒死潜回故乡,为屈原招魂。故此地开始便被称为“姊归”。后因避讳犯上,将“姊”换用“秭”,而用后来的“秭归”暗喻之。原来如此!

                游九畹溪观剧 <wbr>凭吊屈原故里

       屈原剧序幕拉开后,随即便演绎起他那一生不凡的系列故事来__

      自小故乡用功读书;

      长大外去,官至左徒、三闾大夫;

      胸怀强国富民宏愿,屡向楚怀王父子进谏良策;

      遭小人靳尚诬陷暗算后,被楚王流放;

      国破家亡、民众遭难之际,他忧愤绝望,只得抱石投江。

       这是战国混战时期,发生在楚囯及屈原身上的一曲悲剧。

      观赏之时,着实令人心灵不安,而又悲愤交加至极。

                   
                   游九畹溪观剧 <wbr>凭吊屈原故里


      其实,每观一次有关屈原的影视剧,每读一篇有关他的作品,又何尝不是如此的感受呢?

      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看香港凤凰影业公司的《屈原》后,透过彩色宽银幕影片,即让我初步认识了屈原那个战国争霸战乱的时代、屈原这个了不起的诗人,看到了他那爱国爱民的伟大情怀。

      八十年代初上大学时,通过背诵屈原的《离骚》、《天问》等作品后,我才体味到历史上这位爱国诗人,不仅其诗如璀璨明珠,“逸响伟辞,卓绝一世”,而且其学问及宏观大策思想,后世名人很难企及。

      随后上《屈原列传》课时,竟让我油然泛起“发思古之幽情”的感叹。正是感于诗人的高洁、伟大,司马迁便把崇尚屈原的情感完全融化到对他的喜怒哀乐之中去了。于是,这传记,就成了了《史记》中写得最为精彩的篇章了。尤其是屈原投河自尽一段,更为感人。只看见__一位疯疯癫癫、披头跣足但神色哀戚、面目非俗的落魄“骚客”默立江岸,追今抚夕,忧世伤生,顾影自怜,怆然涕下;他感怀天地悠悠,叹逝者如斯。天地之大,竟难有自己立足之地,于是他“独立苍茫自咏诗”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 呢喃絮叨片刻,最后纵身一跃,高山呜咽,流水无声的情景跃然纸上,尤为传神。

     再随后上现代文学课时,学习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特别是详析剧中屈原的“雷电颂”,即源自他那《天问》思想的作品后,更让我对这位史上伟人的爱国诗人崇敬有加起来。

     

        游九畹溪观剧 <wbr>凭吊屈原故里

 

      游览九畹溪地缝,凭吊屈原故里,我好生感慨。

      屈原不仅是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而且是力主强国为民的执着改革者。虽然,他所处的时代已成过往烟云,可是,他那“上下求索”执着的改革精神,“常太息而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恤民思想,满怀一腔报国心,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屡被流放而不改初衷的倔强意志,至今仍鼓舞着我们,正坚定不移地迈向强国富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又到,祖国大地更呈现一派浓浓的节日情怀。我们以吃粽子来托志,来缅怀屈原这位伟大的忧国忧民者,实属企盼中华民族加速振兴强盛、和平安宁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涛妈-新浪个人认证博乐,荐此文到新浪博客首页新浪网上!

链接:游九畹溪观剧 <wbr>凭吊屈原故里 游九畹溪观剧 凭吊屈原故里 穿行在旖旎的舟山群岛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