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玥爸原创•读易经解成长2】

(2015-05-05 20:08:15)
标签:

育儿

分类: 励志、人生哲学

在解读易经64卦的卦辞和爻辞之前,我想先简单说说我对易经的总体认知。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所有的诸子百家其实都是在写易经的“读后感”。把中华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易经》则是树根。诸子百家则是树干和树枝,而我们学的一些启蒙读物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则是叶子。或许整个中华文化就是一个易经的大体系。

2:易经的创作和流传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从伏羲八卦到周文王的“经”再到孔子的“传”。易经的创作经历了近5000年的历史。可谓“人更三圣、世立三古”。易经流传至今也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

3:易经是集体智慧。我相信三圣只是个代表,易经是集体智慧。中华文明绝大多数的智慧精华都是集体创作。这是中华文化最伟大的地方之一。

4:有六个字形容《易经》:“明象位、立德业”。简单讲就是明理宇宙万象的道理,然后应用到人事的工作生活中,他强调的就是一个“德”字。易经是人们从观察自然的万事万物万象中,逐渐思考体悟出来的万事万物的大规律,然后思考实践应用在人类的社会生产生活当中。使自己顺应这样的规律,让自己发展、成长、生活得更幸福更好。

5:易经是“合”的哲学,他是“合统分”的。易经告诉我们宇宙是一个整体。万事万物万象,但他们都要客观的遵从一个规律,一个道理。而这个规律就是道、就是太极、就是自然。所有的事物都因此,内在有必然的联系。但万事万物同时各有特点,各有不同。总体讲,从其构成元素上,万事万物都是由两个元素构成的。这两个元素叫阴阳。一切事物的不同皆由阴阳互动而成。阴阳是互动的,永不可分的,他们又是独一无二的两个元素,没有第三个元素。所以万事万物是一个整体,都是阴阳的互动体。所有的分支之间都有必然的联系,不是孤立的。易经的出发点是以“合”为基础的。所以读易经,我会两个卦两个卦的读。易经的卦是两两一对的。

6:易经读到最后,他追求的不是简单的“趋吉避凶”,而是“无咎”。就是发展、成长到最后没有不良的后果。如何才能无咎。易经里给出了很多关键词,其中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做事情要“有孚”,即一个“诚”字。

.

根据以上几点的描述,读《易经》,首先要树立易经思维,并非他写吉就是吉,他写凶,就是凶。吉凶只是一个状态,其形成背后是要有一定的环境和条件,即原因。《易经》本身是“合”的哲学。要以合的思维去看待易经。他的每句话都具有两面意思,他本身就是阴阳一体的著作,他是自然的。

在这里我还要特别说明,我的分享侧重于解成长,我不去解析易经。对于易经本身的白话文翻译,均摘自“百度百科”。这样的翻译更多的是一种参考,便于理解。我读易经仅仅三年,我远远没有水平去解释易经。我能做的,就是透过我这三年读易经的感受,分享我对人生的成长的理解和认知,这本身是我个人学习成长的一个内容,仅此而已。分享出来如果可以给到朋友们一点点积极的有用的启发,我会感到一丝欣慰。

注:本文为“北京通州亲子微生活”创办人通州玥爸--朱佳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玥爸原创•读易经解成长2】

http://mmbiz.qpic.cn/mmbiz/iaibBcAGPELgqsJUM8hT8cnictLpyPDBYdrVxv8yuEL9IpM85FhVTMAeYZbpF15eDRyvG99JU4euNpcnxlj04TmgQ/640?wxfrom=5

平台负责人简介

http://mmbiz.qpic.cn/mmbiz/iaibBcAGPELgrlvnv12FdCrLHnfMZ8Ib2A10OceeCcOhYaIc8AzxgEvzWhGULwFm2aSzOGpPjv79dLocElsk3icWQ/640?wxfrom=5

朱佳

网名:北京通州玥玥爸爸

----育儿心得《心伴》作者 提倡“心伴教育” --用心陪伴、做心伙伴

----“北京通州亲子微生活”微信公众平台创始人

----泰康人寿理财顾问


http://mmbiz.qpic.cn/mmbiz/iaibBcAGPELgqsJUM8hT8cnictLpyPDBYdrVxv8yuEL9IpM85FhVTMAeYZbpF15eDRyvG99JU4euNpcnxlj04TmgQ/640?wxfrom=5

http://mmbiz.qpic.cn/mmbiz/iaibBcAGPELgqsJUM8hT8cnictLpyPDBYdrI6CahydVxiaknQE9MmTW4fvjqxP5QibDolwmPX4RFM0I2wLBBydibwUOA/0?wxfrom=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