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在懒妈读书会准备的分享内容---真正的爱是什么?

(2012-10-30 11:44:37)
标签:

育儿

分类: 育儿问题讨论系列
我用我的理解诠释两个概念.本来我是想在10月28日的会上分享的.但妈妈们的问题很多,时间有限.我也就没有做.

首先我想诠释什么是真正的爱
我在几个月前的懒妈读书会用我二叔搀扶我久病卧床的奶奶和媳妇拉玥玥胳膊脱臼两个事例诠释过了,但我当时的结论显得不那么成熟.
经过几个月的实践和思考.我给真正的爱下了一个注解:爱是支撑点,爱非推动力,真正的爱就是做好那个位置合理的支撑点,并在此基础上,在绝对需要的时候,给予一定程度的推动力.
什么是支撑点?什么又是推动力?
还是举个例子,让大家去体会.我们每天都喝水.如果这世界上最爱你的人,只要在你身边的时候,你每次喝水他都喂你.你会感觉十分幸福吗?如果仅仅是一次的甜蜜,喂你喝一次水.你可以体会一下.你是否会有两个下意识的动作,1:抬下巴.2:自己用手扶.为什么?因为绝大多数,对方给你和说,杯子的倾角和力度,都不是你想要的.
但我们回想我们的孩子,在他们1-2岁的时候,他们喝水,你是否是放心让孩子自己端杯子喝,而非你要喂他喝呢?我想其实大多数的家长都是愿意喂孩子喝水.为什么?原因有二1:怕孩子拿不住,2:怕孩子呛着.
我们是否换位做过思考?如果我们就是1岁的孩子,你觉得孩子的愿望是否和我们自己现在的一样:我要自己喝水,因为你喂得不舒服!
我想,我们可以理解,在这个感受上,孩子和成人时没有区别的.但孩子太弱势了,他必须被动接受喂水喝.于是常见的,孩子会有三个结果,1:躲着不喝 2:自己上手抢杯子 3:呛水了. 总之,我们极少有采用我们喂他们喝水的方式很顺利的喂好孩子喝水的.
而每每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作为父母的我们会责怪孩子.孩子躲着不喝还好说.孩子用手抢杯子甚至把被子摔了,或水洒了.孩子一定要挨批评的.在有就是孩子被呛着了,我们也会把原因归于孩子.
我想一个被迫接受喝水,又要承担一切不良结果责任的孩子.这是多不公平的事情啊.我们经常给孩子这样的不公平,这是真正的爱吗?
这难道不是我们给予孩子的"推动力"吗?
我想真正的爱,是我们托住杯子的底,给孩子自己拿杯子,自己喝水的机会,我们只要保证孩子在没有拿住杯子,不小心松手的时候保护杯子不落地,就好,搀扶病人、拉摔倒的人起来等等很多的事情,同样是这个道理。
我们要相信所有人有这样的能力,每个人喝水,只有他自己才可以感受和清楚地明白,他需要喝多少水,他需要用多大的力度和倾角使用杯子喝水.这是每个人天生的自然属性.他用不着你给他这样的一个额外的推动力去所谓的帮助他,
并在此基础上,在绝对需要的时候,给予一定程度的推动力.”这是什么意思?
我想,还是有一些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人,他们自身缺乏主动向前的力,比如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我们恐怕就要去喂他们了。指望他们自己去喝恐怕就不现实了。

其次,我想说真正的爱,首要是给对方安全感-------心理上靠山式的安全感:
我们都看过打仗的电影。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将军如果每次打仗的时候都对自己的士兵说:“你们给我上。不上我枪毙了你。随后都向后有些退步的士兵开了枪。你觉得这场仗的胜算有多大?
我个人觉得不大,因为士兵没有安全感-----来源于心理靠山给他的安全感。我想一个没有后顾之忧的人,才有可能一门心思向前进。安全感太重要的。
孩子的安全感首先来源于他的家庭,尤其是父母。我们整天“狼来了”的吓唬孩子,我们整天无端指责批评孩子,我们经常说话不算数,有意“善意”欺骗孩子。我们多是为了解决当前棘手的问题。多半是在孩子负面情绪发作的时候。我们的处理方式往往是 “坚决而果断”的。我们总是通过指责、恐吓、欺骗、物质奖励等方式应对孩子的哭闹、恐惧、愤怒等情绪。我们的结果总是“立杆见影”的。但我们却从来没有发觉到,我们的孩子是被“打压”的,他们心里是有很多情绪没有释放出去的。我们在他们的心里又制造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也许会在下一次爆发时表现,也许会深埋,到青春期,乃至成人后发作。有时候这样的发作仅仅是怒吼几声,有时候这样的发作会让他走向犯罪的道理。为家庭,为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究其原因归根到底是安全感的问题。他们失去了心里的靠山,他们对自己的靠山产生怀疑,他们的成长总伴有挥之不去的后顾之忧。
试问,这个时候,我们如何让一个孩子可以集中精力向前走,勇敢的面对前方的“敌人”。孩子的心智如何强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