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潞河医院打吊针所见有感

(2011-08-03 20:03:13)
标签:

育儿

分类: 个人心情日志

在潞河医院打吊针所见有感

2011年8月1日下午我突然发烧,自己抗一天后,2日下午3点左右去潞河医院看病,说是急性扁条腺发炎,需要打吊针,说实话,我本意是不想打吊针的,希望自然好,不希望速好,但工作也耽误不起,所以和半年前发烧一样,还是接受了打吊针.医生开了两天的针和少许药,我分别于2日下午和3日上午各打一次针,因为量大,每针打了3个小时.打针过程中,有一些所见让我有了些感触.

我在QQ空间说说里,写了2日的感想,2日只遇到两个病人,都20多岁,一男一女,没什么特别的,所以感想也不多,有的都写在说说里了,引用过来,没什么多说的,"在潞河医院打吊瓶,旁屋有个不知道得了什么病的老人,哎呦哎呦的痛苦的叫着不停,医生护士家属忙个不停,两小时的输液就这么过来了(说说写错了,当时没看表,后来发现是3个小时),哎~~~~人要是活到这份上,真不如死了呢!可又一想,谁都保不齐走这一关。一条人命啊,还是祝福一下吧。医院这鬼地方啊!以后还是少来的好。以后发烧能扛就扛了吧! "

在2号唯一想多说的就是医药费,太贵了,两天的针,加三小盒药,449.83元,就为了一个急性扁条腺化脓,并发发烧.如此小而正常的病,花这么多钱,生病真看不起病啊.!

今天其实主要是想说3号上午打针的所见之感,因为我遇到了两个反差很大的事情,我是8点20到的医院,选好房间坐下,当时同房间就三个人,一个农村老太太,后得知80多岁了,正在输液,另两个是中年妇女,后得知是老人的两个闺女,老人输液是在我输液后近2个小时左右离开的,整个过程,他们母女一直聊天,通过他们的聊天,我对他们家庭简单情况和老太太的病情有了一定的了解,真是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真为老太太感到高兴,她是如此让人羡慕.在谈话中我得知老太太得的是肺炎,发高烧,据说下午还要住院,但老太太给我感觉,精神还好,头脑清楚,是个心宽善良的老人,感觉他的几个闺女也都是这样的人,在我换药的时候,由于我身后的呼叫器坏了,老人的女儿帮我摁的,老太太还要求她女儿赶紧去护士室再帮我催一下,让我很感动,临走,老人和他的闺女们还不忘和我道别,并祝福我两句。老人共有6个闺女,在老人输液结束前30分钟,又来了一个闺女和一个姑爷,比另两个在场的都相对小些,从他们的话语中得知,没来的女儿中包括大闺女和二闺女,而且至少有60岁以上的了.她们三个闺女的排行具体的我不得而知。老人输液的整个过程洋溢这家庭和谐的氛围,大家都为对方着想,老人怕女儿累了,总叮嘱她们要互相照应,别累着任何一个女儿,而女儿之间又互相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条件下互相争着照顾老人,把照顾老人的责任都往自己身上揽,表现的都对老人特别孝顺,对姐妹特别和睦,而且非常自然,没有任何表演的成分。老人的老伴已经不在了,老人有这六个孝顺的女儿真是福气啊。想到我们的父母和我们自己将来,老人真让人羡慕和嫉妒,老了老了,图的就是这个啊。身处在他们家庭的这么和睦和谐的气氛中,我心中都感觉到了一丝温暖。本想祝福他们一下,但真不忍心打断这个气氛,整个房间只有我一个外人。老人刚输完液,十分钟内又来了两个个患者,都是22-23岁的小伙子,他们一个是妈吗和一个老头,看年龄估计是他爷爷陪伴,另一个是父亲陪伴,一个穿着体面的大小伙子,父亲却是土气十足,破衣烂衫。两个病人出奇的一样,一个仰面闭眼做着,一个和爷爷聊天,玩手机。他们的爸爸和妈妈却给他们送药,叫护士,出去买水,买吃的。伺候前伺候后的,两个小伙子全然没看见,都号称是38度的高烧,很难受,那个父亲陪着来的,还在我面前大吐了一口,那个妈妈陪伴来的,在护士给扎针的时候还特意探头关注护士的一举一动,表现出格外的对儿子的关心和对护士的不信任,最后还叮嘱护士,滴慢点,怕孩子心脏受不了,大小伙子是一句话没说。我真的很看不惯,心想怎么和刚才的场景反差这么大,一个22岁,一个23岁,都是大小伙子了,至于吗?还有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也很让人看不惯,是,孩子发烧了,生病了,我就想问问了,当您发烧了,您的宝贝儿子能如此陪伴您吗?我昨天来打针的时候是39.6度,从发烧到现在,就我一个人,媳妇和孩子回姥姥家了,一是媳妇有个兼职要做,另一个也是怕我传染孩子,我把她们轰走了,我觉得我自己能照顾自己,发烧,多平常的病啊,如此的溺爱和娇惯我是看不惯,当那个小伙子在我面前吐的时候,另一个小伙子的妈妈说:“多难受啊,他(指他儿子)也38.3度呢,”我正好输液也完了,我就回了他两句,我然后吃完手里的饼干和水,就走了。我说“我昨天来时39度6,我发烧就我一个人,都一样”。我的潜台词,她们一定不会读懂。也不指望她们读懂。真巧,遇到在一次输液,仅仅3个小时里,在同一个地方遇到如此两个截然相反的事情,真是让我感慨万分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